看上去这并不是涉嫌违法违纪的一任或几任国字号教练、一任或几任中国足协领导所能辐射到的角落,但中国足球的落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并无实质性差异,如果细算权责,除首要的“领导责任”外,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对“足球”以及“行政足球”和“形式足球”的理解与认知同样糟糕。
从上到下,脸都“黑”了
过去四个月,中国足球惊雷阵阵,这场还在酝酿中的风暴已经足够直接而且震撼。
目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审查调查进程,还会有更多之前不为球迷所知的违纪违法事实得以被公布,就如2022年12月,广东省纪委监委对省运会男子乙A组(15岁)决赛假球事件进行的调查,包括广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在内的16名党员干部受到严肃问责,其中广东省足运中心主任被撤、广州市足协主席被免——倘若不是专职人员组成的调查组查明真相,这场变色的决赛又将带着诸多疑点被挂在中国足球账本当中。
事实证明,足球反腐打假没有禁区。眼看又要到中国足球代表大会(换届大会)召开的关键节点,球迷想知道的是,下一任中国足协主席,会以怎样的姿态完成与足球界违纪违法事实的切割,又会以怎样的姿态树立中国足球的新形象。
“换人管理”无法实现进步
中国足球一路走来,处处坎坷,“中国足协主席”更是“高危”岗位。依照中国足球协会章程,中国足球代表大会拟定每四年举行一次换届选举。
中国足球历史上最重量级的改革措施,便是在2014年至2018年这一周期之内推进并初见成效的: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的《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这是之后20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纲领性文件,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被坚决拆分,中国足协在2016年成为独立社团法人,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亦于2017年1月完成注销。
改革力度够大,但10年之后复盘,“脱钩”后的中国足协并不可以“脱离”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办事”,“方案虽好,落实却难”成为诸多工作人员的共同感受。更何况足球事务千头万绪,监管的瞬间失位便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这一改革周期内的“卡马乔事件”,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王登峰也正是在2014年换届大会上当选中国足协副主席并主管校园足球工作的。
“足球改革发展的核心与龙头,就是调整改革中国足协”,但啃下了“脱钩”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随之而来的各方协调矛盾又成为中国足球发展道路上不曾面对过的阻碍——为解决新问题,让更多社会力量介入中国足协管理层面。
翻阅2018年中国足协全员大会采访笔记,被提到最多的是“跳出足球看足球”。只是五年过去了,当初存在的问题仍然存在。显然,单靠“中国足协主席换人”,无法实现中国足球的整体进步。
足球发展规律“没有秘密”
不谈中国足球形象受损、最大规模职业联赛招商难度加大,只说最具体的国字号球队今年所面临一系列重大赛事,也绝非新任中国足协的管理者一声令下就能反败为胜——哪怕是去年拼下亚洲杯冠军的中国女足。
除今年9月底主场作战的杭州亚运会,中国女足还有7月底女足世界杯大赛任务。由于小组赛首个对手丹麦队并非欧洲一流球队,全力以赴的中国女足尚有机会放手一搏,争取赢得小组出线契机。但对女足而言,年底的奥运会预选赛更为凶险。这意味着最有可能为中国足球争光的中国女足,是否有足够实力确保能够达到目标,还需实践验证。
因此中国足协换届与改革的评价,现阶段不宜以国字号球队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全球足球强国所展示的足球发展规律,既不神秘也不复杂,无非顶层设计合理得当、办事态度老实认真,唯此经至少10年努力,一代代青少年球员夯实基础,才能缩小差距,各级国字号球队才有可能在洲际大赛中与亚洲强队平等对抗,让“脸黑”的中国足球洗白自身,以证明“中国足球真的可以站起来了”。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