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清欠”有猫腻?球员开始在线讨薪
第A04版:中超 2023-03-22

“清欠”有猫腻?球员开始在线讨薪

鹏佑/吴哲

“太诡异了,怎么可能通过呢?” 3月20日,当中国足协公布了“关于公示第二批完成债务清欠俱乐部名单的通知”时,不少球员看着名单上自己效力的俱乐部名字时,发出了无法理解的质疑。“去年我们总共就领了一个月的工资,其余的薪水到现在为止都一直欠着呢?”一位效力于某南方球队的球员抱怨道,“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签字。”

专题撰稿特约记者 鹏佑

“打投诉电话无人接听”

3月20日傍晚,中国足协公布第二批完成债务清欠俱乐部名单的时候,某球队刚刚完成了当天的训练不久。在回家的路上,一位球员收到了朋友发来的信息:“当时一看,就有点蒙了。据我了解,我们球队至少有十几个人没有签字,怎么可能俱乐部就完成了债务清欠的工作呢?”此后,球队的微信群里开始热闹了起来,有球员直接质问俱乐部管理层:既然上榜了,那是不是该给球员们发工资了。还有的人要求俱乐部公开球员的签字表,并调侃道:“我们都想看看自己的签字长啥模样。”

一家俱乐部的球员私下说道,自己和队友这几天已经向中国足协提出了申诉,“我们都有合同在手上,中国足协那里也都有我们的备案合同。投诉电话打了,但没人接,只能把投诉的材料发到了足协的邮箱,如果这些都不能让足协阻止俱乐部准入的话,我们还能说什么?”

据悉,有俱乐部的原外援通过经纪人向俱乐部表达了抗议,认为俱乐部在弄虚作假。“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球员自始至终都没有和俱乐部达成和解,这一点俱乐部很清楚,中国足协也了解。请问中国足协现在做出这样的决定,究竟意欲何为?”

不过,也有球员在看中国足协公布的名单后选择了沉默,“怎么说呢,这么多年了,如果投诉真有用,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家俱乐部早就没了。既然足协的名单上有,那肯定说明俱乐部是做了工作的,两者之间有可能是达成了某种协议的。作为球员,我们是弱势群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有球员请律师进行申诉

值得留意的是,在中国足协公布的“关于公示第二批完成债务清欠俱乐部名单的通知”中,同样给了三天的公示期(到3月23日止),债权人可以在这三天内就异议内容向足协提出申诉。这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讲,此次公布的九家俱乐部,依然有无法被准入的可能性。这也是被欠薪的球员们能够给自己争取权益的窗口期。一些舆论也鼓励球员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利益。

据悉,有球员选择请律师向中国足协申诉。一来,律师在面对相关问题时更加专业,在与中国足协、俱乐部打交道时更加有底气;二来有些球员不想因为这些事影响自己的训练和生活。比如深圳队的戴伟浚,就一直坚持通过律师来解决自己与俱乐部之间的争议,其代理律师也通过网络等方式为球员发声,争取权益。

不过,不少球员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3月13日中国足协公布的第一批完成债务清欠俱乐部名单的通知中,42家上榜的俱乐部中也有类似情况,即有球员依然被欠薪,但俱乐部却“鬼使神差”地上榜了。

“那几天不是也有一些球员站出来说被欠薪吗?可你看,三天的公示期过后,足协有什么处理结果?可能啥也没有。”有球员据此推断,第二批的九家俱乐部最终也会顺利过关,出现在准入名单中。“球员能做的也就那些事,能量太小了,基本上无法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我的判断,它们最后还是能够得到准入的。”

某些俱乐部摸准“规律” 解散了一分钱别想拿

近年来,中国足协每一年都会在开春时实施三级联赛的准入名单制,其初衷是为规范联赛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监督俱乐部财务是否处于健康状况,比如支付和收入、球员薪水占比、教练球员是否被欠薪等。然而以往的情况是,此项制度实施以来经常被外界诟病,原因就在于多次在准入问题的实际执行中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未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把关,比如欠薪问题。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俱乐部的母公司在经营上出现了困难,导致三级联赛的许多俱乐部在运营上举步维艰,已经有40多家俱乐部相继消失了,留下来的俱乐部也是大面积长期欠薪。媒体对于俱乐部的欠薪报道铺天盖地,被欠薪的球员也经常“现身说法”,通过各种渠道讨薪。但媒体的监督、球员的呼声都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到了要准入的时候,该通融的可能还是会通融。

而那些欠薪的俱乐部似乎也没有什么顾虑,反正自己不是唯一涉及欠薪的,再说了,要动真格,自己也不该是第一家被拒绝准入的俱乐部。如果球员较真,大不了解散俱乐部,大家都拿不到钱,球员的欠薪永远要不回来。某些俱乐部也摸准了“规律”:这么多家俱乐部欠薪,会处罚谁?让谁进,不让谁进,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吗?如果动真格,大不了大家鱼死网破,到时候联赛谁来踢?这样一来,某些俱乐部就有了“底气”

面对俱乐部的困境,足协无法给予帮助。面对俱乐部的“清欠结果”,足协心知肚明却难下狠手。面对球员铺天盖地的申诉,是继续拖下去还是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接下来几天要看足协如何选择了。

讨薪变成了一种“勇敢”

特约记者 吴哲

如果说,一些涉及清欠难题的俱乐部“有恃无恐”,已经对于是否继续参加联赛持无所谓态度,那么支持他们的球迷大部分还抱着一线希望。

20日晚,足协公示“第二批完成清欠俱乐部名单”被贴出,当球迷“欢心鼓舞”,认为已经解决了障碍,可以继续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并嘲讽之前为被欠薪球员发声媒体都是“假新闻”“混淆视听”时,一些曾经为这家俱乐部受过伤甚至断过腿的球员心里则多了一丝寒意。要知道,一部分所谓的“完成清欠”,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俱乐部把欠球员的工资补齐”,而是俱乐部通过协商等手段让球员接受薪水打折或是放弃,更有一些球员在没有与俱乐部有过任何交涉和讨论的情况下直接“被清欠”,这部分球员已陆续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讨说法。

“获悉陕西长安竞技足球俱乐部完成清欠工作。但在3月5日最后一次和俱乐部沟通欠薪问题未果后直到今日俱乐部没有再与我有任何沟通,我也未在中国足协规定的2022年工资奖金确认表上签字。我已将详细申诉信息发至中国足协官方指定的网站。”昨日,原国脚杨昊明确指出中甲陕西队的“清欠工作”实际并未完成,知情人透露有多达15名球员和教练员没在工资确认表上签字。

按照足协规定,第二批完成债务清欠的俱乐部要经过三天公示期后,也就是北京时间3月23日才能有下一步准入的资格。而记者也从多方了解到,不只是陕西长安竞技队,还有很多球队的相关工作实际并未完成,其中还包括这一期名单上的中乙球队淄博齐盛。据悉,该俱乐部老板之前以“银行账户被封了”为由告知等解封后偿还欠薪,承诺至今未被兑现,而俱乐部为了准入想用打欠条的方式继续拖延,“淄博齐盛的清欠存在(造假)问题,本人就没有在工资奖金确认表上签字。”一名曾效力该队的球员对记者透露。

据记者了解,已经有很多球员陆续向足协发送了相关的申诉资料,同时在社交媒体发声,现在就要等待足协审核认定,一旦有球队存在造假的情况,足协要给出明确的答复,否则将会在公共舆论上背负巨大的压力。类似杨昊这样进入职业生涯末期的老队员,还可以大胆地维权,而那些正处于职业生涯关键时期或起步阶段的年轻球员却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更多的则是一种无奈:“已经做好踢一个赛季公益足球的准备,总比失业强。”

对于球员来讲,大胆讨薪需要勇气,对于中国足协和中职联筹备组来讲,能否狠下心来,彻底清除心存侥幸、一直不解决问题的俱乐部,也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是吹散中国足球阴霾的第一缕清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