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上海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年度全市全民健身工作。上海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赵光圣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上海全民健身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的目标,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数字化,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让市民群众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健康的生活。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补短板
拓展身边的健身空间
全民健身设施方面,要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拓展市民身边的健身空间。
拓展市民身边的高品质健身空间。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社区足球场等健身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布局“五个新城”“一江一河一带”等区域健身设施。保质保量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0个、市民健身驿站80个、市民运动球场150片(其中羽毛球场100片),注重提档升级,体现全龄友好,增强市民的获得感。推进都市运动中心、体育公园、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等健身设施项目。保障公共体育场馆有序开放。组织开展新一轮体育消费券配送,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支持各区、管委会、园区、企业等打造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会同市总工会支持园区、企事业单位等建设职工健身驿站,会同市民政局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提高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效率,配合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做好公共体育场馆价格指导工作。落实住建部、体育总局《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摸清街镇社区现有足球场地设施现状,协调推进本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
■强赛事
满足各类人群参赛需求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方面,要积极满足市民多样化体育参与需求。广泛开展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办好社区健康运动会、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打造更多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开展“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等赛事活动。积极参加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组织参与第三届长三角体育节。筹备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做好非奥运项目普及推广工作。
满足各类人群参赛需求。全力备战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做好组队参赛和服务保障工作,争取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前不久,2023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招标结果出炉,参与投标的单位达370家,经过专家评审,249家单位中标。中标单位将获得2万至50万元不等的专项扶持资金。2023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坚持规范办赛原则,践行欢乐办赛理念,突出“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全民欢乐”的特点,积极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预计将开展线上线下赛事活动6300余场。
联赛项目采用末位淘汰制,最终确定了篮球(五人制)、足球(八人制)、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广播操、跆拳道、橄榄球、围棋、中国象棋、轮滑、太极拳等12个项目。其中,中国象棋为新增项目。
品牌赛事活动包含28个市级赛事和16个区级赛事,今年的市级赛事在延续近几年培育的基础上,综合评估结果,将保留开展较好的23个,新增上海市射箭公开赛、上海市职工龙舟公开赛、上海自行车嘉年华、上海开发区运动会、上海市民登高大赛5个群众基础好、市民参与度高、人群覆盖面广的赛事。
系列赛共选取280项赛事,包含260项项目系列赛、10项线上赛事以及10项长三角赛事。“X项目”是指其他有意愿加入城市业余联赛体系的赛事活动。
■促健康
提高市民体质优良率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方面,要探索运动促进健康的上海模式,进一步完善体医养融合机制,推进全国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组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服务,构建公共体育服务配送新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办好科学健身体验周等特色活动。加强体质监测服务,提高市民体质优良率。
2023年,上海市将落实《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各项任务。积极承担全国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制定《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服务规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规范》。培养运动健康师,开展“体医交叉培训”。支持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专家委员会发挥智库作用。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推广建立“一人一档”运动健康电子档案,开展数据分析和跟踪研究。
上海还将完善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新体系,全年开展配送不少于8000场。加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指导,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重治理
构建高水平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治理提升方面,要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制定《上海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体育与教育、文化旅游、绿化、卫生健康、养老、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做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创建工作,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转型,开展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深化长三角全民健身领域交流合作。
深化“体教”“体文”“体旅”“体医”“体养”“体绿”“体农”等融合,持续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全民运动模范街镇创建工作,发布《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