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珍藏已久的球衣,一起扮成我们喜欢的角色到影院致敬我们的青春。
这几天,你的朋友圈是否被《灌篮高手》刷屏了呢?
两年前,《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宣布,这部被无数人视为经典的作品将电影化,一时激起无数“回忆杀”。就在4月20日,我们终于等到了《灌篮高手》电影版。这或许是为数不多大家都了解剧情知道结局,但依然愿意买上一张票的电影。小小一张电影票承载着的,是大家的青春,给青春补上一票,因为这趟列车,我们等得实在是太久了。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葛敏
预售总票房破亿元
周边销量大幅增长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22时27分,《灌篮高手》预售总票房突破1.15亿元,超过《铃芽之旅》成为中国影史进口动画预售票房冠军。全国零点场排映1.3余万场,获超过2155万元的零点场票房成绩,也超越了去年底的《阿凡达2》,成为2021年5月的《速度与激情9》以来零点场表现最好的电影。
朋友圈里,在电影院的“前锋”们激情刷屏,网友们晒出零点场购票发近乎满场的截图,影院里充满回忆的物料成为观众打卡的热门选项。影院的等候入场区域,不少观众穿着醒目的湘北红色队服,仪式感满满。这样的盛况,并不让人意外。作为现象级的经典IP,《灌篮高手》去年12月3日在日本上映首日就斩获7.16亿日元超高票房,并连续八周取得周末电影票房冠军,上映67天就已跻身日本电影百亿俱乐部。随后在韩国及东南亚等地上映,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韩国连续12天蝉联票房冠军。
这股观影热潮带来了巨大流量。在社交媒体上,“灌篮高手”关键词下已有数十万笔记和讨论帖。如何前往观影拉满“仪式感”,灌篮高手人物cos、观影应援装备、电影细节深扒等都成了网友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这一波“情怀杀”之下,《灌篮》纪念画册、定制T恤、球服、湘北五虎人物手办、定制应援旗等再次成了热卖爆品。有周边商家表示队服拿不到其他尺寸,都是售罄状态,许多灌篮高手周边店铺中的10号、11号球衣都出现部分码数断货现象。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灌篮高手球衣相关搜索词4月上旬搜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达到1646%,销量也出现大幅增长。
有资深动漫迷表示,早就料到《灌篮高手》会火,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火!经典日漫凭借剧场版上映在国内火到一塌糊涂,《灌篮高手》很可能就是唯一。
“我熬的不是夜而是青春”
《灌篮高手》漫画于1990年至1996年在日本的《少年周刊》上连载,共收录31卷,在全球销量已经超过1.7亿册,是历史上第七畅销的漫画系列。
问题少年组成的湘北篮球队一次次在逆境中奋起、永不言败的故事不知煮沸了多少少年血。1993年,《灌篮高手》迎来了TV动画版,很多国内观众最早接触《灌篮高手》几乎就是通过这部动画。动画版播出三年,很快追赶上了漫画版的连载进度,最终这两个版本都完结于1996年。但TV版没有出现漫画中的终局之战全国大赛,这也成了所有灌篮迷的意难平。
1996年,《灌篮高手》动画版最后一集中,湘北队长赤木刚宪的一句“全国大赛见”,把我们的青春定格在了那个永远过不完的夏天。转眼27年过去了,当年看漫画的观众已经长大成人,那些曾经在乎输赢逐梦的少年或许已经经历了成年的挑战和各自生活的苦乐参半,等着“再见”的国内观众有多少是在脑补中播放了无数次全国大赛的场景,有多少是翘首渴求了整个青春。终于,这个“债”还了。
“就算明天要早起上班,但这是必须熬的夜,因为我熬的不是夜而是青春。”电影首映日在周四,也就是说熬夜看完零点场,“打工人”们还得顶着“熊猫眼”去上班,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找回青春的热情。“过了20多年,井上雄彦老师终于把电影版的《灌篮高手》以全国大赛方式重新还给我们了,我们这批人在有了微信以后一直联系着,现在很多人都变成中年大叔了,因为这部共同喜爱的动漫也一直保持着非常深厚的情谊,所以能看零点场了,就想着都穿上珍藏已久的球衣,一起扮成我们喜欢的角色到影院致敬我们的青春。”北京的灌篮迷说道。
坐标杭州的今年42岁的“钱糖浆”表示,即使“明早还要上班”也挡不住他熬夜看零点场的激情,“这里有我的青春,曾经打球的信念。”为了看电影中途不睡着,“钱糖浆”还做足了准备,“中午提前补过觉了。”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学生时期一起打篮球的老同学们,“前段时间,在同学群里一喊,大家就说要来了。只是老同学再聚会,篮球打得很少了,毕竟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但内心依然火热。”
“比赛一直没有结束,有一种遗憾,很想弥补这个遗憾,给自己的青春一个完美的结局。《灌篮高手》对我来说就是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我也买了很多周边,还有帮同事带的,我们都很喜欢,就放在家里做纪念。”同样赶着看零点场的上海灌篮迷表示,“整个剧情看得让人非常热血,就是激励大家面对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
在2013年日本的一项调查里,《灌篮高手》排在了“改变人生的漫画”的第一位。毫不夸张地说,《灌篮高手》在中国的影响力比起日本只多不少,说它影响了“八零后”到“九零后”生人也不为过。灌篮高手在那个年代,对中国篮球的启蒙意义不亚于同时期才开始直播的NBA。
照顾新老观众
兼顾情怀创意
在漫画中,湘北战胜了强敌山王工高,却因消耗太大最终惜败于爱知学院。这就是《灌篮高手》故事的“结尾”,赤木刚宪高喊着的“称霸全国”的梦想未能实现。但正如井上雄彦所说,“因为年少的梦想,往往是不完美的。”事实上,这是井上雄彦早就想好的结尾。在他看来,漫画结尾虽然遗憾,但却预示着,生活其实和青春一样,可以有激情,却不一定会完美,湘北不需要拿到全国第一,他们只需在全国大赛中击败最强敌山王工高,证明自己永不言败。而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始终没能在动画剧集中看到湘北与山王的巅峰对决影像,就像给青春留下了一个“缺口”,同样是“不完美的”。
直到去年12月3日,讲述这场巅峰对决的《灌篮高手》电影版才在日本上映,这部电影背后制作的故事、每一个细节,一直都让外界颇为关注。据日媒报道,关于电影的制作,井上雄彦其实在十多年前就拿到了提案,当时制作方给他看了样片,不过他认为和自己想做的不太一样,婉拒了。但制作方依旧不放弃,一次又一次地把制作的样片寄送给井上雄彦观看,也正因此,让井上雄彦看到了对方十足的诚意。
2014年,再一次看到样片时,井上雄彦终于积极回应,“那就做吧!”他认为这次的样片确实是集结了制作人员的灵魂,“我对动画电影的技术不太了解,但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比如这次制作比赛的场景就用到了3D动作捕捉技术和CG特效,也正因为用了CG,才能更精准描绘十名在球场上做出不同动作的球员。”
刚开始,井上雄彦没有明确自己会亲自担任导演,随即他又想了想,只是参与其中比如做编剧等,可能没有办法让自己完全满意。而对于如何制作好这部电影,他的第一想法就是不要照搬自己的原作,最好能站在新的视角来制作。
考虑到大多数观众是记得每一个情节和场景的漫画粉丝和一些初看者,井上雄彦特意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让经典老故事获得“新生”。影片一方面保留了大量漫画中的经典对抗场景和紧张时刻,以及有趣的小细节和人物关系,即使粉丝已经从漫画中阅读过100遍,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些熟悉的幽默、兴奋和青春的激情,以及让你喘不过气来的紧张强度。
但另一方面,影片节奏相对很快,不会像漫画那样有大量时间可以从头到尾介绍所有角色,而是在宫城良田的成长背景故事串联下,用一场篮球比赛来让电影更加扎实紧凑,同时也借此交代出角色之间的关系,不得不说,这个在新旧处理上的平衡感。
随着电影在中国的上映,井上雄彦也在社交平台发文,向中国的影迷们问好:“中国的朋友们,你们好吗?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电影《灌篮高手》今天起在中国上映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对创作者来说,制作出一个全新的作品,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喜悦。希望这个‘第一次的灌篮高手’可以让大家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