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人加冕世界棋王,中国国象界纷纷感慨“四步走”计划彻底实现。这“四步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计划,对中国国象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呢?这个“五一”假期,受小世界棋艺俱乐部之邀来沪的原中国棋院国象部主任、国家队领队林峰,向我们讲述了它的来龙去脉:
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开展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20年代初由象棋棋王谢侠逊加入“上海万国象棋会”为标志,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外交大背景下才得以系统开展。1986年,国家集训队组建,而当时中国棋院还未成立,陈祖德被委派分管国象运动。
众所周知,陈祖德是出自上海的一代国手、围棋领袖,当时正处中国围棋赶超日本的关键时刻,但是陈祖德以其国手宽广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意识到中国智力运动要真正崛起于世界,一定要在西方影响力巨大的国际象棋和桥牌等领域取得突破,甚至需要迈上巅峰。
当时,他慧眼识才任用了上海静安区“区级”教练林峰,后者与陈老非亲非故,棋手生涯的成绩也不突出,但一直以思想活跃、敢说敢干著称,对国象事业怀有真挚的感情。陈祖德面试之后即委以重任,让林峰担任国家集训队副领队,后又任领队,等于是从区队越级提拔到了国字号。
“1987年4月左右,陈老跟我商量中国国象应该怎么搞?我觉得他当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了。”爱好读书写作的林峰是“学院派”,他引用苏联“金字塔理论”,认为理所当然要先夯实基础,层次选拔尖子人才。但是陈祖德毫不客气一语否决:“来不及啊!”中国国象要尽快取得成绩,树立偶像,才能大规模带动项目发展,随即陈老就抛出了“四步走”的最初想法:“先夺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再夺女子团体世界冠军,此后男子团体进入世界列强,最后夺取男子优异名次。”
林峰至今感慨不已:“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的想法对我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一般。”但是陈祖德下定了决心,林峰也就积极配合,全力实施。包括延续之前的做法,从中国智力运动“大本营”象棋里选拔好苗子“转型”,也包括根据“四步走”框架制定的“男帮女”策略,说服当时如日中天的男子领军人物叶江川,将部分精力转向助教谢军,此后徐俊、戚惊萱等也相继加入教练队伍。
政策清晰,执行有力,成效渐现:
1991年,谢军首夺世界棋后,果然引领中华大地出现国象热,丁立人等棋手就是在这种氛围感召下进入了64格世界;
而陈祖德从1988年起陆续对外提及“四步走”规划,在1996年正式提出,并进一步把目标明确地调整为:“女子个人世界冠军(棋后)、女子团体世界冠军(奥赛女团)、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奥赛男团)、男子个人世界冠军(棋王)”,至此成为中国国象界共同奋斗的圭臬。
1998年,谢军、王频、王蕾和诸宸组成的中国女队首夺奥赛冠军,完成第二步。
为进一步实现目标,林峰等卧薪尝胆,努力为中国棋手创造比赛机会,“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棋手国际等级称号,同时开始尝试商业化赛事运营,既给棋手增加收入,又能营造大赛氛围。林峰退休之后,叶江川薪火传承,推出职业联赛,让大量年轻棋手有了充分的实战锻炼机会,提高了生活保障,大量新秀脱颖而出。2014年,倪华、丁立人等领衔中国男队首夺奥赛冠军。直至今天,田红卫主任率领中国代表团又在阿斯塔纳的圣瑞吉酒店见证“四步走”最后的大功告成。
林峰先生述及往事,更表达出对已于2012年11月1日去世的陈祖德无比怀念和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