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耿
阔别三年的上海德比又一次打响,在蛰伏中积蓄起的力量,强劲而有秩序地爆发,展示着上海足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上海足球最了不起的有两点:一是“申花”这个名字自诞生起延续至今;二是城市德比自诞生起延续至今。延绵不断的足球市场是投资者最大的信心来源,而投资者不愿意进入,是目前中国职业足球最大的难题。
现在城市营销招数尽出,较常见的有各地的城市马拉松,做得最成功的是淄博烧烤。众人奔赴淄博,进淄赶“烤”,其实不为吃串,是为参与众人互相烘托起的一个秀场。淄博是座舞台,网红们想上台演出,看客们想在这可遇不可求的浸入式舞台中体验,顺带发朋友圈。
舞台上的是场演出,演出就意味着非常态化,不能持久,淄博人不能一直在聚光灯下紧绷着过日子。或许在“五一”烧烤节后,回归日常节奏,回归实体经济、支柱产业,将烧烤变为一个周期性的节日更可持续。这为如何运营上海城市德比带来一个启示:德比本就是一个周期性节日,在这个节日中创造淄博式的舞台效应,超越足球本身,满足更多人对舞台的渴求,或许就能通过引爆一场德比,点亮一座城市。
上海有中国足球城市中唯一没断的德比史,目前更是唯一德比城市。上海球迷更有使舞台更燃的天分。比如,这次坐镇主场的上海海港北看台球迷群体,拉起一个巨型“Tifo”,主画面是一头红鹰。“Tifo”翻译成中文就是(可覆盖看台的)大型横幅、拼图,常常用于重要比赛以及关键战役中。再如,申花球迷团体蓝魔,是全国第一个专业球迷群体,也是全国最早、最时尚并与国际接轨的球迷队伍,蓝魔是1998年受韩国红魔的启发组建,随后被全国各省市球迷群体效仿,完成从追随到创新的超越。
只要将球迷中的这些创造力等比扩大到普通市民,我们就能看到涟漪般层层放大的德比效应。上海德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