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滨江沿海,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而在近些年里,申城围绕“水”这一字做体育文章的案例正明显增加。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起人气与口碑双赢的“水赛道”——这已成为上海迈向世界体育名城道路上的一张好牌。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珠玉在前促成新共识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端午假期里,设于滴水湖、美兰湖、顾村公园、东方体育中心内的水上运动中心,都迎来了一波接待客流的高峰。而在更以水资源闻名的淀山湖,那儿更是白帆点点已成景。另外,还有与端午节绝配的赛龙舟,在这个6月的多半时间里,从人工湖到苏州河,再到更多天然水域,申城的龙舟热度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上海“水舞台”上的体育元素,或者直接称其为“水赛道”,正在一片好景中奔向更明媚的前途。
“得益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两岸贯通,也得益于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上的成功举办,我们在水上办体育赛事的条件是越来越成熟了。对很多办赛主体来说,在江上和河上办赛事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上海赛艇公开赛办起来后,很多个区都意识到在水上做文章、做体育的文章,这是一条很有发展前景的体育新赛道。我个人觉得,在不久的将来,上海水系上的体育赛事元素和新玩法会越来越多。”在上周五参加2024上海帆船公开赛的预热发布会时,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透露了申城“水赛道”如今的吃香程度。
创办于2021年、已拥有两届成功举办经验的上海赛艇公开赛(简称“上艇”),凭借其定址苏州河上的大手笔场地选择,以及同时面向专业组和大众组的包容性设项,成为申城高颜值、高口碑的体育新名片之一。而据记者从2024上海帆船公开赛预热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情况,已定址黄浦江黄金段(从黄浦江虹口段至浦东陆家嘴段)的它,既是“上马”和“上艇”的姊妹赛事,也是申城自主品牌赛事阵营中的新成员。待明年三四月份(具体赛期尚未确定)举办时,上海帆船公开赛将为大家带来又一幕专业竞技与大众嘉年华同乐的盛景。
近些年,申城围绕“水”这一字做体育文章的案例正明显增加。从“闲人免入”到尝试办赛、办活动,上海在对水资源利用上迈出的这一步,既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运动需求提供了方便,也让上海在迈向世界体育名城的道路上多了一张好牌。
水系治理城市更新
为“入水”创造硬件基础
在体育运动的大家庭中,与水相关的项目有不少,其中知名度和参与度最高的应该就是游泳。不过,同样是在水中进行的项目,桨板、皮划艇、赛艇等都市新宠,其开展的硬件条件却是大不同的——干净而丰沛的江河湖泊是其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
最近这阵子,苏州河上可说是体育好戏连台。在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梦清园水域,有2023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暨第十九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在苏州河静安段,有2023“苏河湾”上海桨板公开赛。从治水到亲水,再到赛事“入水”,在这一步步的转变中,体育也见证了上海水系治理与城市更新的进步,并从中受益。
以正被越来越多办赛主体看好的苏州河为例,从黑臭严重到水清岸绿,这条母亲河见证了上海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成为上海治水成效的集中体现和典型示范。在达成“水变清”的目标后,苏州河沿岸还辟通断点,新建滨河“绿道”,实现了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贯通,为让市民们提供了亲水和“入水”的硬件基础。
“不光是黄浦江、苏州河,连我家门前那条小河浜也变干净了。如果各方面条件符合的话,据说以后那里也有可能开展一点水上项目。”受惠于“一江一河”的治理与提升,申城市民在家门口拥有了更多参与水上运动的可能。
如果一项赛事或活动的关注群体仅仅是参与者,那显然是不完整的,观众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甚至能给出点睛一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较城市中心的水系里办比赛,除了景观颜值外,很明显的一点长处就是——便于观众观赛,也更容易吸引到路人粉丝。
目前,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多座大城市都在展开都市水上运动项目的布局。现在业内普遍认同,在有序开放良好的自然水域进行水上运动,这既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也为河道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