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以电竞为笔  书中国故事 “蓝朋友”们赢冠军  双拥互动塑良好氛围 “00后”群体体育消费力最高
第A12版:体育生活 2023-07-17
沪版体育消费新数据出炉

“00后”群体体育消费力最高

章丽倩

体育消费市场的行情如何?这不能靠主观臆测,得有更多真实数据来支持才行。近日,《2022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本市居民去年人均体育消费3435.6元,仍领先全国大部分城市;在各年龄段中,“00后”及之后群体的体育消费力最高。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体育消费总规模约850亿元

人均3435.6元处全国领先

在以电话调查形式展开,接触了覆盖上海市全部街镇的248897个样本后(共回收分析9706份有效居民样本),《2022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终于携大量数据,来到公众面前。

报告显示,在2022年里,上海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435.6元,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32%)和人均消费支出比重(7.46%)基本持平于2021年,仍旧领先全国大部分城市。据此测算,2022年上海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约为850.62亿元。

按照现在的业内共识,体育消费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实物型体育消费和服务型体育消费。报告显示,本市居民在去年还是更侧重实物型体育消费,占比达59.5%,服务型体育消费的比重是40.5%(较2021年有所降低,但较2020年仍有所增长)。运动服装鞋帽、运动装备器材、智能体育设备、健身会费及指导均处在发展优势区,人均消费金额及消费发生率均较高。

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无论是在去年约850.62亿元的体育消费总规模里,还是在3435.6元的人均数据里,都体现出如下趋势:越年轻体育消费能力越强,服务型消费比例越高,消费结构更加均衡。

在“00后”及更年轻的群体中,他们2022年的人均体育消费数额达到5677.2元,体育消费发生率为95.7%,都处于领头羊位置。紧随其后的是各项数据都十分接近的“80后”“90后”,“80后”人均体育消费4091.6元,“90后”人均体育消费4001.6元,这两部分群体的体育消费发生率都是89.6%。而在更年长的人群中,数据落差就较为明显:“70后”人均体育消费3427.2元,体育消费发生率89.3%;“60后”及更年长群体人均体育消费1756.1元,体育消费发生率68.7%。

“00后”及之后群体的服务型消费比例最高(49.2%),消费“体育教育培训服务”“健身会费及指导”的金额远高于其他代际。“60后”及更年长群体更喜欢传统的、公益性的体育活动。

女性和青少年前景广

整体消费趋势预期向好

体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反之,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也会在体育消费上有敏感的体现。

“双减”政策出台后,去年3岁至17岁的上海青少年人均体育消费数额为6474.3元,较2021年的8041.4元有所下降,但仍是成年人的约两倍。另一方面,本市成年女性在2022年的人均体育消费略高于本市成年男性。青少年和女性的体育消费前景被看好。

3岁至17岁的上海青少年,他们表现突出的体育消费项目包括运动服饰鞋帽、健身会费及指导、运动健身装备器材等。

去年,本市成年女性人均体育消费3326.6元,较男性高148.8元。同时,成年女性对服务型体育消费投入更多,尤其在健身会费及指导、体育培训和教育上的消费显著高于男性。而在3岁至17岁的青少年群体中,女孩的消费发生率略高于男孩,但男孩的人均体育消费金额远高于女孩,差值达千元以上。可以由此预判,女孩的体育需求可能没有被很好地满足。

在本次调查关注的四类(户外、钓鱼、冰雪、电竞)新兴运动中,户外运动展现蓬勃生命力,群众基础最广(消费发生率29%),但人均消费较低(1192元);钓鱼运动人均消费最高(2317.4元),冰雪运动次之(2198.1元)。

吸引人们进行体育消费最核心的三大因素是场地供给优化、消费专项促进、丰富赛事活动。其中,上海的场地优化不再局限于“新增”,服务完善的需求也被大量提及。此外也可以看到,居民们希望产业发展更多考虑公益性、群体友好性和配套性。

据调查显示,计划2023年增加体育消费领域投入的受访者占32.03%,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3.4个百分点。未来一年,体育消费趋势预期向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