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阅2022年的申城体育记忆时,无论是以景观体育、全民同乐还是城市历史为坐标参照,上海赛艇公开赛都当之无愧地占有重要一席。而就在上周,该赛事官宣了今年赛讯,让赛艇爱好者、更广大意义上的体育迷和对景观体育大事件钟情的市民们都提前升起了期待。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迎向三周岁
全民同乐更升级
在得知2023上海赛艇公开赛(以下简称“上艇”)将于9月16日至17日举办的官宣消息后,赛艇爱好者邓佳心里想的就是一件事,“不知道今年能不能争取到超级抢手的参赛名额呢?”
创办于2021年的“上艇”将于今年迎来三周岁生日。与成功举办的前两届相比,第三届赛事将是“同中也有异”的格局。相同之处在于,“上艇”仍旧是民间爱好者与精英运动员可享同乐的舞台。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届“上艇”将迎来升级,会有更多人来共襄盛举,今年赛事口号为“艇亮申辉”。
根据赛事官方信息,今年“上艇”将在前两届赛事的基础上升级扩容,在高校组与俱乐部组的基础上,增加精英组和青少年组赛事。扩容之后,今年竞赛规模预计为48条8人艇、24条单人艇、4条4人艇。在青少年组板块,组委会计划邀请四所上海本地高中的赛艇队,在500米城市冲刺赛的赛道上进行四人双桨项目的表演赛。此举旨在为青少年梯队搭建更专业的赛事平台,为赛艇运动未来发展推波助澜。
高校组与俱乐部组的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及男女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继续保留,8人艇4.2公里追逐赛、8人艇500米城市冲刺赛及俱乐部组别中的单人双桨男女500米城市冲刺赛等项目也继续保留。
若说高校赛艇校队内的主力阵容相对明确的话,那在各俱乐部内,报名成功后到底有哪些会员能参赛,由于名额抢手,通常就要通过俱乐部内部赛的形式来一决高下、强者入围了。“去年我是因为入门不久,实力比较弱,所以没能在俱乐部内部赛中胜出。在经过这一年比较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希望这次去‘上艇’能换个身份,希望这回能当参赛选手。”赛艇爱好者邓佳许愿道。
来苏州河畔 看牛津剑桥对决
来苏州河畔,看一场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这将是今年“上艇”的一大新亮点。
当“赛艇”与“名校”这两大元素相遇,你最容易想到的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应该都会是已拥有近200年历史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今年,“上艇”邀请到了剑桥大学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等国际知名队伍队来沪参赛,上海市民将看到“牛剑”等世界顶尖赛艇队在苏州河上一展身手。
今年,上艇将更加放眼世界,充分发挥国际资源优势,搭建起上艇与国际顶尖赛艇比赛交流的桥梁。牛津、剑桥两支队伍的空降,将继承海外赛艇赛事影响力,传播上海本土文化,分享多元传播力,放大上艇赛事国际化的声量,深化自主IP的国际影响力,全面展现上海城市形象。
国内高校队伍方面,组委会将采用定向邀请方式进行报名。据了解,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赛艇队均有意愿来沪参赛。
既是体育交流,也是文化传播——在平台效应的打造上,“上艇”也正努力探索升级。所有选手抵沪期间,组委会还计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行活动。比如,通过“一江一河”晨跑打卡、“上海小吃+沪剧体验”等活动,使所有选手感受海派文化。“上艇”以赛事为核心开展的各项衍生活动,将打造一场始于赛艇,但不止于赛艇的深度中国文化行,为全球各地区赛艇文化和赛艇精神的对话与碰撞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