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沙特“爆买”欧洲球星的事,是这个夏天最大的新闻。在一系列让欧洲人有些看不明白的操作里,沙特国家主权基金——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扮演的角色已经路人皆知。
过去有过国家资本投资足球的案例,但无论是阿布扎比财团创立城市集团,还是卡塔尔入主巴黎圣日耳曼,金元足球的主战场依然是欧洲。由国家资本主导多家本国豪门俱乐部,并以难以抗拒的金钱诱惑吸引大批一线球星,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沙特这么做是基于该国2016年公布的“沙特2030愿景”计划。沙特政府制定了13个“愿景实现计划”,提供高质量的娱乐、文化和体育活动的“质量生活计划”名列其中。
在深度涉入足球前,沙特已将大量资金投入体育事业,如计划申办奥运会与世界杯,拿下亚运会与世俱杯的举办权,在本国开设F1分站赛,创办LIV高尔夫巡回赛,与WWE签下十年合作协议等。同为中东土豪的卡塔尔、阿联酋等国也曾经对体育产业投入颇多,但如沙特这样全面开花的,尚属首次。
世界杯与奥运会、亚运会这些综合性体育比赛,能为一个国家带来一定的政治经济影响力;F1、高尔夫、摔跤等职业赛事辐射面更小,合同看似总价不小,但一般是多年协议。足球联赛与这些体育项目截然不同,不仅赛程几乎贯穿全年,还需要持续性,更况且,足球世界的现有体系已经非常完整,要想打破欧洲的垄断,难度极大。这也是为什么前行者阿联酋和卡塔尔都直接投资欧洲俱乐部,而非另起炉灶。
沙特究竟想从足球获得什么?在PIF的蓝图里,在“2030愿景”实现之际,沙特足球联赛将被打造成世界十大联赛之一,年营收将从目前的4.5亿里亚尔(约合1.2亿美元)增加至18亿里亚尔(约合4.8亿美元),联赛市值将水涨船高至80亿里亚尔(约合21亿美元)。
蓝图宏伟,细品却不是味儿。投资足球的目的,终究是从中获利。但足球市场的利益几乎为欧洲所垄断,甚至可以说集中在少数联赛的少数俱乐部。即便按照计划,沙特联赛的年营收能在2030年达到近5亿美元,分摊到18支球队身上,只能勉强支付一两位球星的年薪。这显然远远不够。
除了少数欧洲主流联赛,职业足球很难在大投入下立即产生市场效应,这是在过去多年里形成的共识。沙特人需要颠覆之,才能创立自己的新市场。祝愿他们能取得一定的进展,在2030年到来前,很可能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