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位于申城之西的淀山湖及周边区域,那里有着显著的江南特征,水多桥多古镇多,是市民们在近郊游玩时常会想到的选项。不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相映成趣的水上参赛和岸上观赛,成了那里被最多人“打卡”的风景。
“划着桨板,穿过一座座石板桥,感受金泽古镇、元荡湖和淀山湖,然后跟朋友们一起冲线和庆祝,这参赛气氛可有点独一份。”徐嘉诚是一位桨板爱好者,“桨龄”两年,平时既会参加俱乐部内的比赛,也会报名一些民间赛事,不过像2023“桨下江南”水上马拉松赛暨泳池100上海站这样参赛者规模达到近400人的大赛,这却是他的头一回。“不论是出发还是比赛过程中,那场面都挺大。要说国内桨板类水上运动热度的兴起,确实到了大赛上会有更深的感受。”
天然水系加江南韵味,这是“桨下江南”的特色之一。用桨板、皮划艇来取代历史画卷中的乌篷船、采菱船,以绿色健康的方式来让更多人感受到船在水中游、人在景中行的水上运动新体验。
已是第三次参赛的老戈(网名),他则是对水上运动近年来的民间发展,对来自天南地北的选手们有更近距离的感受。“打个比方,以前是要发英雄帖来广而告之的,让大家知道这里要办比赛了。等到近两届,已经是有过参赛经验的人在口口相传,变成喜欢桨板、皮划艇的人都会想来感受一下。”
今年是“桨下江南”连续举办的第四个年头,共吸引到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及全国其他多个省份的桨类运动爱好者近400名选手报名参赛。赛事延续了18公里水上马拉松及3公里“小马”两个经典路线的设置,又分出了青少年组、公开组、大师组等不同年龄组别,涵盖桨板、皮划艇、独木舟等多项桨类项目。穿越金泽古镇、元荡湖、淀山湖,来自苏浙沪等不同区域的选手们切身感受了“跨域一体”“零碳行舟”江南水系赛事活动的贯通与趣味性。传统的漕运水道被新兴的时尚运动填充交替呼应,体现了水乡新的年轻态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也是振兴乡村最好的实践之一。
而对办赛方来说,既然将舞台特别设在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那赛场就不仅仅是赛场,同时也是展台:通过赛事线路串联起湖、河、荡、漾各类水系资源,赋能“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水生态的社会服务功能,将示范区水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用高质量体育赛事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一张示范区水上功能服务的“新名片”。
“复合式周末”正流行
举家参与多一点尽兴
先跟同样喜欢皮划艇运动的朋友们一道参赛,再带太太和女儿到水上嘉年华乐一乐,等到晚间就宿在位于淀山湖畔的露营区,此后转到上海市区,开始一段都市观光和“买买买”——早在大半个月前,来自苏州的程济就替自己和家人把这个周末计划给做好了。
今年,程济一家已经度过了三四个这样的“复合式周末”。没有唯一的主角,在不同的周末时段里,家庭成员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商城和景点人挤人的情况,还把与家人共度周末以及与朋友同享运动之乐两方面都兼顾上了,程先生的感受是,“有新鲜感,很值得,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能再多一些。”
虽说参赛需要竞速争先,但在近两年中崛起势头明显的桨板、皮划艇、垂钓、露营等项目,它们的主打特色中其实既有一个“慢”字,同时也都具备了契合郊游热度的特征。以淀山湖为例,扎根于该区域且具备场地条件的众多水上俱乐部,基本都在提供露营服务。另外,即便是当地原本的非经营性区域,在郊游、露营等热度的带动下,该类目下新的热门推荐地点也在不断增加。而当“旅游”“体育”“过周末”“亲子活动”等关键词交汇于一处时,这片市场也正焕发出越来越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