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中国足球“新长征”只要路对不怕路远
第A04版:聚焦 2023-10-18

中国足球“新长征”只要路对不怕路远

困境中的中国足球,又一次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16日,中国足协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执委会和领导班子。中国足球是从谷底反弹,抑或是继续一路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一届中国足协今后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成效。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八年多来,中国足球沿着足改方案指引的方向持续迈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执行不力、出现偏差等问题。中国足协原高层、多位原中层和足球从业者涉嫌腐败,使得中国足球改革发展遭遇挫折。

中国足协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之际,数十位足球相关从业者、专家,直指中国足球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真知灼见。

回顾过去,中国足球走了太多弯路。个中原因纷繁复杂,究其根本,无外乎总有人想“走捷径”“抄近道”,盯着短期目标豪赌国家队成绩,陷入从思想到行动上的急功近利,不惜违背足球发展客观规律,在政策上朝令夕改“翻烧饼”;而面对关乎足球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往往又望而却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老问题没能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一堆;“足球从娃娃抓起”喊了多少年,但青训工作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最终或流于形式,或杯水车薪。

弯路上越走越远,悲剧一次又一次重演——决策者在反腐风暴中身陷囹圄,职业联赛“假球”“赌球”丑闻频发,多家俱乐部面临欠薪和解散危机,国家队遭遇惨痛失利,中国足球发展陷入低潮……历史的教训不断证明,越想追求“跨越式”发展,中国足球就越无法得到“跨越式”结果。

今天,当选择再次摆在面前,中国足球要走怎样的路?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发展之路,注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想改变中国足球如今面临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绝不仅仅是走几条山路、过几道坎那么简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足球,需要开启一场新的长征。

开启“新长征”,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已八年,业内普遍认为方案指导方向正确,内容系统全面,在很多维度上起到积极作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一方面源于对改革认识不到位,有人工作中言必称足球改革,实际做法却与改革精神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源于对改革措施的机械化落实,在协会脱钩等工作中急于求成、搞一刀切,既缺乏相应配套措施,也没有因时而变,使得改革无法真正落地见效。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遥远。每当改革遇到阻碍,就有人说中国足球应该重回过去的“体工队”模式。这既不符合当今中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悖于越来越开放的世界足球发展潮流。中国足球界必须统一思想,保持耐心和定力,扎实推进足球改革。

开启“新长征”,要将“久久为功”和“只争朝夕”相结合,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利益的关系。中国足球既不能再犯过去“唯成绩论”的老毛病,也不能片面强调长远发展,而忽略亟需改变的客观现状。

长期和短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能够相辅相成。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足球“百年计划”,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影响国家队竞技水平的提高,日本队从1993年无缘世界杯的“多哈悲剧”,到2022年世界杯连胜欧洲强队上演“多哈奇迹”,这一经验值得借鉴。中国足球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也要积极把握现阶段能够见效的工作——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提升青训、加强联赛竞争力、提高国家队训练质量……

开启“新长征”,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记者了解到,职业联赛一些“假赌黑”乱象其实几年前就已显现端倪,但最终都在各方的“和稀泥”中不了了之。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管理机构往往选择“鸵鸟策略”,导致矛盾愈演愈烈,进而损害中国足协的公信力和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

现如今,中国足球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如何在全行业内建立有效的反腐败机制,杜绝“塌方式腐败”悲剧重演?中国足协有哪些举措来重塑社会公信力和风清气正的足球发展环境?业内已呼吁多年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究竟何时成立?俱乐部股权改革要不要继续推进?归化球员政策是否沿用?引援调节费该怎样处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决策者需要拿出智慧与决心,把问题放到阳光下解决,回应大众关切。

开启“新长征”,需要团结的中国足球人。中国足协、俱乐部和球员本该是共生关系,但三者时常互不理解,彼此间矛盾丛生,又各有苦衷,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现象突出。

这场“新长征”,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这是全体中国足球人的长征。这就要求每项政策的制定,都要最大程度考虑和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实实在在以人为本。中国足协也要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再出现“一言堂”“瞎折腾”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足球界乃至全社会的积极性,找到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这条长征路注定是任重而道远。新任中国足协主席宋凯表示:“中国足协计划先用一年左右时间,充分调研相关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来逐步处理足球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中国足协的每项决策,都要符合社会大众的预期。先守正,再创新。”

“新一届中国足协,一定要更团结、更努力、更开放、更纯洁、更具勇气。”宋凯说。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中国要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体育要在全球赢得更广泛的影响力,足球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今年球市火爆的中超联赛,还是频频出圈的贵州“村超”,都证明了足球在中国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最对的路也许是最难的路,最远的路或是最近的路。但只要校准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中国足球终将迎来崛起的曙光。

(摘自 新华社)

各界热议:什么是中国足球该有的样子?

◆树立正确足球价值观

足球专业人士说,中国社会的总体足球价值观有些滞后,往往只认识到其在国际比赛中带来的荣誉价值,对其全面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对足球运动的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从而出现一些短视行为。竞技成绩其实是足球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通过足球的教育功能,可以提升人的全面发展。青少年参与足球不应是为了评定等级、升学加分,而是享受乐趣,达到以快乐教育培养人的目的。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构建正确的规则体系等各种体系。

◆足协应做好体系搭建

广西足协执委贾蕾仕说,中国足协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是做好足球服务,做好基础性工作,如完善联赛、青训、教练、裁判等体系。他举例说,虽然现在已有中超、中甲、中乙、中冠等联赛,但省市县联赛体系并不完善,足球强国有多达十几级甚至几十级联赛,构成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中国足协要更接地气,与各级足协建立工作体系,做好业务衔接;足协部门设置要科学化;将权力下放,更好地发挥执委会、会员协会的作用;各级足协事务应透明化、公开化。

对于中冠联赛如何与业余联赛衔接,陕西长安联合足球俱乐部董事长黄盛华说,可考虑既相互独立又有序衔接的“双金字塔”体系,即职业联赛和半职业联赛、业余联赛各自构建独立的联赛金字塔体系,两套体系间通过赛事成绩和准入规定衔接。“双金字塔”体系一方面给了有意向职业足球发展的城市、俱乐部、投资人、球员一个上升通道;另一方面,拥有独立“金字塔”体系的业余联赛通过赛事规则、球队审核等方式,防止过多职业、半职业球员、职业俱乐部关联队伍下沉至业余联赛,避免影响普通足球爱好者参与业余联赛的积极性。

◆完善各级国家队建设

专业人士称,应完善队员选拔机制,选拔为国效力愿望强烈、意志品质一流、能力作风好、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球员进入国家队;建设国家队人才库,强化选拔科学性;统一各级国家队技战术打法;建立训练监控评估体系,实现对各级国家队队员在俱乐部训练、参赛数据的日常监控和评估等。

◆增加青少年高质量比赛

艾伦足球学院青训主管艾伦·雷纳德建议各级足协引进第三方赛事运营体系,鼓励地区青少年赛事分级、全年持续举行;对社会力量参与青训给予场地政策、资金支持。

在青训补偿方面,专业人士建议,条件成熟时可设立第三方账户,制定相关规则,在完成相应的培训补偿和联合机制补偿后才能转会,以此提高青训机构热情。现阶段加强监管,对拖欠青训补偿款项的俱乐部予以处罚。

◆完善体教融合机制

对于体教融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李培建议:一是明确体教部门的责权利。教育部门在义务教育阶段做好青少年足球普及,体育部门负责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二是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教育部门需完善校园足球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内部监督评估机制建设,加强对专项经费的审计与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配置资源,对评估不合格单位进行督导整改或取消资格。中国足协具有评定裁判、教练和运动员等级权力,既要加强内部监督评估,还要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体育部门应建立青少年教练员、裁判员和队员数据库,根据竞赛表现进行监督评估,作为人才选拔和等级晋升依据。

◆反腐应机制化

对于中国足球腐败现象,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明说,中国足协决策机制须更加透明,同时引入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正航建议,加强事发前防范机制和事发后迅速整治机制建设。

刘正航说,提倡各俱乐部建立内部督查体系,从法律层面来讲就是企业合规建设中的反舞弊机制,这里的舞弊主要指假赌事项。体系建设含俱乐部内部举报机制、内部审查机制及查实后的处理汇报机制。同时,建议中国足协建立假球监督监察机制,对投诉举报或通过仲裁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听证、处罚等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涉嫌假赌的事件,进行独立调查与追责,并与上述俱乐部的内部督查体系相衔接,涉嫌违法犯罪的直接移送相关侦查部门进一步处理。

还有法律界人士称,中国足协应与公安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摘自 新华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