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把比赛办在百姓“家门口”
第A09版:台球 2023-10-20
“徐家汇·风语筑杯”上海市美式台球团体赛圆满收杆

把比赛办在百姓“家门口”

李冰

开球仪式

农业银行队获得冠军

聂唯佳

程曜彦

台球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台球是穿着笔挺西装、戴着白手套的裁判,是脖子上打着领结踩着皮鞋甚至连头发都梳得一丝不苟的绅士一般的球员。

即便是有了越来越多的“草根”出身的世界冠军球员,即便是大街小巷里随处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球馆,但是在不少人的心目当中,台球依然是一项离普通人的生活相当“遥远”的运动项目。不过,这样的认知,并不属于随时随地能跟体育打上一个照面的徐家汇街道——在星游城这个徐家汇核心商圈三楼中庭举办的“徐家汇·风语筑杯”上海市美式台球团体赛,吸引了众多或购物或休闲的“门外汉”的关注,用现场一位盯着一张球台看了半个多小时比赛的观众的话说,就是“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哪怕是在上海举办的像大师赛这样的比赛,也不觉得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没想到,台球比赛而且还是正式比赛可以离自己这么近,跟看电视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自己现在就想也找个地方,拿起杆来打上几下”。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参赛队伍重在参与 享受小台球大能量

在上海风雨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飞看来,2023年上海市知名企业台球公开赛暨首届“徐家汇·风语筑杯”上海市美式台球团体赛,与举办比赛所在的徐家汇商圈,是一次“双向奔赴”的牵手。

上海市知名企业台球公开赛起源于“银企杯”斯诺克争霸赛,历经10年发展后华丽转身,成功转型为上海知名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上海台球的普及与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2021年,上海风雨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台球运动结缘,冠名出征“中国台协杯”全国斯诺克团体赛的上海队,一举获得了全国冠军,近两年连续冠名了全国青少年美式台球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美式台球锦标赛和长三角青少年台球邀请赛等赛事,从孩子抓起,夯实上海台球和中国台球的基础。

如何让包括台球在内的更多的体育项目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是徐汇区社体中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心主任崔延伟和中心副主任杨晔重点落实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21年,徐汇区的人均体育消费就达到了4254.8元,坐拥“全国第一”。在近日发布的《徐汇区关于深入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更是提到,到2025年,预计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400亿元,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6万平方米,徐汇居民也将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变化。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场地和赛事。举办本次上海市知名企业台球公开赛的星游城,位于徐汇区中心地带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周边,后者经过改造升级后,是上海目前设施设备最齐全的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更重要的是,自2021年以来,徐汇区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到了百姓“家门口”,划船俱乐部迁建,培育环体育公园产业发展带,谋划徐浦大桥下体育公园、区级体育中心,增设邻里汇等公共空间的体育功能,构建徐汇一处又一处体育新地标。

除此之外,打造有影响力的本土赛事是徐汇一直以来的坚持,不断积极培育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打造区级品牌赛事,探索以赛事加展示为核心的“一街两品”新项目,进一步提升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市民养成“我运动我快乐”的健康生活状态。

本次上海市知名企业台球公开赛,无论是最终获得冠军的农业银行队,还是亚军银联一队,包括并列季军的申通地铁跟海通证券,并列第五名的金鹏航空、宝钢股份、银联二队和上海交大,也全都抱着重在参与的想法,尽情享受小小台球带给他们的大能量。

聂唯佳——

用不同的方式热爱着台球

不会钓鱼的台球手不是好裁判。

这样一句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话,用在聂唯佳的身上,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室(COCC)的工作人员,在聂唯佳看来,自己的工作与打台球这个爱好,还是有不少相通之处的。“我们日常处理的都是一些紧急或者突发的状况,越是在这个时候,首先越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然后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就跟打台球一样,那么多颗球在台面,看上去特别乱,但是当你打第一颗球的时候,你就要想好第二颗甚至第三颗怎么打,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心态始终都要保持平稳。”

打了十几年台球的聂唯佳自己也记不太清楚,当初到底是怎么喜欢上台球的。“应该是因为‘火箭’奥沙利文吧,看过他的比赛之后,就觉得他怎么可以把球打得这么好,然后就想自己也试一试。”聂唯佳承认,自己的台球打得不是特别好,但这并不影响她对这个项目的喜爱:“可能作为球手来讲,我的水平一般,但我这个人喜欢研究规则,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我就把关于台球的所有规则都研究过了,再到后来,就去考了一个台球裁判,等于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跟台球在一起。”

作为此次参加“徐家汇·风语筑杯”上海市美式台球团体赛申通地铁队的领队,聂唯佳对于最终拿到的季军名次并不是特别在意,她更关心的,是通过这样的参赛经历,让越来越多的同事参与到台球这项运动当中。“不管训练还是比赛,我们利用的都是业余时间,通过台球,平时没有太多机会聚在一起的同事可以沟通交流,放松调整的同时,还可以锻炼一下身体,而且像这次我们参加的团体赛,需要相互配合协作,这对大家加强团队合作也很有帮助。”

在聂唯佳看来,台球也好,自己喜欢的另外一个项目钓鱼也好,更多的是让自己“有机会动起来”。“一开始我也是看别人钓鱼,然后有了兴趣,想要去多了解一些这个项目,然后我也去考了一个钓鱼的裁判证书。我运动天赋不是很高,但并不觉得运动就离自己很远,就像台球和钓鱼一样,体育可以融入到生活当中,只要你喜欢,只要你去努力,总会有一种方式让你爱上运动,并且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程曜彦——

我和台球“一见钟情”

程曜彦一直都相信,自己与台球之间的缘分,是那种“一见钟情”式的。

“那个时候我还在上中学,此前完全不知道台球是什么。”回想起自己“一眼几十年”的台球生涯,程曜彦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一天我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里播报了一条体育消息,是1983年的斯诺克世锦赛,克里夫·桑本打出了147分,也就是世锦赛历史上的第一个满分,我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惊呆了,然后就在想,好,我也要打台球。”

回过头来看当年自己似乎是在一瞬间做出的那个决定,现在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当老师的程曜彦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打台球通常意味着不务正业,尤其是对我那样的中学生来讲,只有那些学习不好或者干脆不学习的学生才会去玩,而我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打台球的念头就像是一颗种子在我脑子里生个根发了芽一样,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开始学打台球之前,程曜彦其实已经算是“半职业”的运动员了,而且因为他入选了当时的上海航模队,不但要定期参加训练,还可以拿到包括营养费在内的收入,而他也直接把这些钱“补贴”到了自己喜欢的台球上面。“当时在徐汇区的工人文化宫是有台球台子的,但是因为我们还小,真正上台打球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就想办法自己训练,拿扫帚把当台球杆,地上放几个乒乓球当台球,然后就这么练,没办法,就是喜欢。”

程曜彦人生当中的第一根属于自己的台球杆,是他代表一家球馆去参加比赛赢回来的。“我现在的球杆当中,有两根是靠打球赢回来的,其中第二根的把儿上有亨德利、奥沙利文和另外两个球手的签名,他们是我这根球杆的‘四大天王’,另外一头还有塞尔比的签名,所以别人都说我这根球杆是‘王者之杆’,哈哈。”

从初识台球的懵懂少年,到历经几十年依然热爱不减的老将,程曜彦也从小小的台球上面感悟着人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这个老师把你领进门之后,更多的是努力和坚持。或许你没有办法取得别人那样的成就,不过只要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努力了,至少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了参加这次的上海市美式台球团体赛,程曜彦临时跟同济大学喜欢台球的“球友”组队,虽然最终只取得了并列第五名的成绩,但他却并不气馁:“一杆球失误了,一场比赛输了,没关系,下一杆、下一场从头再来就是了。只要你不放弃,机会往往孕育在挫折和失败当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