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代表团在“十四冬”开幕式上入场
从“北冰南展”到“南展西扩东进”,从在北京冬奥周期里的助力助威,到如今展望米兰冬奥会,缺乏天然冰雪资源的上海在经由十多年的蓄力后,现在到底发展得如何了?正于内蒙古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那儿就是一处磨砺和检阅的盛大舞台。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的开幕日期为2月17日,不过,与不少综合性运动会一样,部分项目的赛程是被安排在了盛会正式开幕前进行。比如,短道速滑青年组和花样滑冰青年组的比赛就在其列,而申城的冰雪健儿也抓住了机会,创造了惊喜。
在“十四冬”短道速滑青年组的比赛中,由张珈宁、吕婉钰、李暄、张柏浩、张子夏、马赫男组成的上海队获得了男女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项目的银牌——实现了上海在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项目中奖牌“零的突破”。紧接着,在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青年组)决赛中,来自上海的张珈宁、吕婉钰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奖牌数在破零之后马上又“+2”。而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青年组)决赛中,上海队的张子夏获得季军,他的队友张柏浩获得第六名。
上海短道速滑队副领队孙健在接受采访时很感慨,因为他非常清楚在此番突破的背后有着多少不易。此前,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呼和浩特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在赛场上勇于拼搏,无论是团体项目还是各单项,大家都发挥出了训练水平,不断超越自我,取得的成绩是大家过去几年努力奋斗的幸福回声。”孙健介绍说,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青少年和学生家长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度有了明显提升,这对扩大冰雪后备人才的选材面是一大重要助推。
在“十四冬”花样滑冰青年组中,本是主打体验大赛氛围的三名上海小队员也为大家带来了惊喜。经过去年三站资格赛的角逐,全国共有18位男单运动员获得“十四冬”花样滑冰青年组的参赛资格,其中14人来自东三省和北京等北方省市。结果,于之乐、李子一分别获得花样滑冰青年组的男单第七名和第八名,李子烨则是排在了青年组女单的第15名。在传统专业队训练的模式之外,上海在俱乐部半专业化训练道路上的探索又迈进了一步。
“青年组”不仅是申城冰雪健儿取得突破的关键词,也是“十四冬”的关键词。自全国冬季运动会创办以来,这是赛会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对标冬奥会设项,并增设青年组。对缺少天然冰雪资源、冰雪运动起步较晚的上海来说,这增设的青年组恰好为在北京冬奥春风中成长起来的新秀们提供了实战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