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一平
为进一步落实本市体育教练员进校园工作,提高本市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和办训水平,充实学校体育师资力量,推动课余训练一条龙项目布局,近日,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上海市体育教练员进校园申报工作的通知》。通过吸引更多体育教练员走进校园,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平台“牵线”为学校体育“搭桥”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体育强国建设刚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国家级政策的出台,对校园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外体育师资力量也有了更大的需求。
近年来,上海始终在探索学校体育教育,2020年起,市教委、市体育局启动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前,在高中“龙头”阶段,已形成了67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特色高中93个项目的市级“一条龙”,以及116所学校211个项目的区级“一条龙”布局。
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一条龙”布局学校,提升校园体育教育质量的根本核心就是师资,而通过体教融合的方式,让体育教练员走进校园,则是提升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通过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打造的网上信息平台,有需要体育教练员的学校可以进行“线上点单”,由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审核后进行发布,后续符合要求的体育教练员即可选择想去执教的学校,最终按照双方意向进行签约,完成在网上平台的双向选择。
其中,这些参与的体育教练员大多为具有资质的社会体育机构教练员、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或是退休返聘的专业教练员。通过搭建平台,进一步地让这些体育教练员资源得到利用,极大地缓解了学校体育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上海青少年体育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模式的体现。
跟踪考核提升带训质量
专业教练员踏入校园,首先带来的是学校专业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升,特别对于一些新兴社会化项目如冰雪、攀岩、滑板、帆船、高尔夫等,由专业教练员组成的师资也成为学校开展丰富体育课程的有力保障。与此同时,教练员入校也丰富了普通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其体验更多的运动项目。
教练员的水平同时也决定了学校体育开展的质量,为了促进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和办训水平,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还采取了跟踪考核的方式,在双方签约后仍然持续进行跟踪监督管理。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将会同有关单位派遣训练教学督查组,每年的第四季度检查教练员的工作手册,对教案审核通过的教练员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此外,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还将定期开展相关培训,通过专家“传经送宝”来提升进校园的体育教练员的业务水平。例如,去年12月就曾开展了由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一条龙学校”体育教练员培训班。各区体校、普通学校、社会机构参与中小学校课余训练带训工作的130名教练员参与了这次培训,另外有近400名教练员参加了线上培训。
通过奖补、培训等一系列手段,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意在拓宽体育教练员进校园的规模,同时也筑牢校园体育教练员的“基本功”,为全市青少年提供更多体育训练的机会。
2024年上海市体育教练员进校园申报工作的具体时间为:学校登记及填写招聘信息(2月23日-3月1日);教练员登记及填写信息(3月4日-3月8日);学校与教练员线上签约(3月11日-3月15日)。具体操作流程请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信息管理系统”(http://system2.shqxzx.com.cn)上进行登记备案及对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