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英超争冠白热化 克洛普的大四喜诱惑 中超进入“老龄化”时代 变来变去的自我伤害 看好阿拉
第A02版:专栏 2024-03-06

变来变去的自我伤害

沈雷

沈雷

上海申花对梅州客家的中超首轮,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中国足球的新历史——两队各自在首发阵容里派出五名外援,成为首场十外援首发的中国职业联赛。在中国足协公布新赛季五外援新政后,就注定了这个历史会在本赛季被改写,悬念只在于出现的具体场次。

俱乐部即使已经大幅度降薪,但现有的本土球员整体质量实在太差,少数优质球员较之外援性价比很低。用国脚们看不上的年薪就能招募来的外援,他不香吗?果然最终所有中超俱乐部都用满了五外援名额。也因此,十外援同时出场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无论从经营还是竞技的角度,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

但中国足球很难从中获益,甚至很可能是受伤者。外援数量增加的后果一定是压缩本土球员出场时间。更何况,绝大多数外援名额都会用在最能见效的中轴线,中国球员只能“靠边站”。

过去圈子里一直打趣,中国边路球员旅欧成功性更大一些,在中路争不过欧美球员,在相对次要一些的边路更能扬速度灵巧之长,避正面对抗之短。没想到,若干年过去,这一“规律”竟要出现在国内赛场。

位置靠边站只是表象,更核心的影响在于球员们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机会。这一点在亚洲杯上暴露无遗。中国队在面对压迫时缺少办法,没人能拿住球摆脱,再向前传递出去。能怪王上源、王秋明、徐新们吗?不能。人在俱乐部就不干这细活,球想法给到外援就完成任务了,到国家队怎么可能突然爆种、实现进化了呢?干我们这行都明白,整天写三五百字边栏的人,要交个写两三千字大稿的任务给他,最后必然是两败俱伤,写者挠秃了头,编辑脑梗难治。哪个行当都不例外,真实世界里哪有掉下山崖捡本武林秘籍的好事,大场面里的发挥靠的都是平时的反复操练。

毋庸置疑,外援让中国足球联赛变得更精彩,也更有职业味儿。但联赛不是表演赛,寻找外援和本土球员的平衡点,是联赛主导者的必修功课。只有当本土球员的储备量和产出量巨大,根本不用担心外来和尚抢饭吃,才会逐渐放宽直至取消外援名额限制,但这肯定不适合现阶段。

足协高官称,增加外援数量是为了接轨亚足联相关规定。但中国足球的梦想只是亚冠赛场吗?很遗憾,在亚洲杯和世界杯预赛的赛场上,亚足联的相关规定里都有会籍要求。可以肯定的是,五外援政策一定会被重新修改(当然不是本赛季)。宋凯刚就任中国足协主席时就说:“中国足球的问题就是经常变来变去。”把五外援政策变回去理所应当,可问题在于,究竟是怎么个决策流程推导出增加外援的结论呢?“变来变去”其实不是中国足球的核心问题,决策流程才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