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接受采访
中国男篮在亚洲杯预选赛中不敌日本男篮
有媒体将“中国男篮未来领袖”的称号放在十八岁的杨瀚森身上
借着2024CBA全明星周末在厦门举办的契机,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和CBA公司董事长徐济成近日接受了媒体专访,谈到了包括CBA联赛外援政策、中国男篮、青训发展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薛思佳
“中国男篮的低谷,有八一队衰落的原因”
问:您所提到的球员流动性,未来希望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
姚明:首先是统一化,第二是透明化。如果你现在去问球员,你知不知道自己的合同什么时候到期,他可能不清楚。所以我们先要把清晰度搞清楚,后续也需要多举办一些论坛,让多方去碰撞一些意见,这样互相协商出来的意见一定会是最好的。
徐济成: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合同的概念,只是签了一个类似于约定的东西。后来有个标准合同,大家一起讨论出了年限,但那个阶段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没有球员工会或者球员委员会,更多是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做出来的,还是需要不断去完善。现在运动员的意见也加入进来了,原来害怕运动员和投资人的意见大相径庭,但实际上双方是惺惺相惜,往一个方向去努力。
姚明:我们不要去怕吐槽的东西,其实我们平时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也会互相吐槽。关键吐槽里面有没有有用的信息,能不能想出一个大家有共识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吐槽就是提意见,关键能不能找不到办法,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吐槽也就白吐了。
问:现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球员在CBA联赛立足,您怎么看待这方面?
姚明:我们的人才高度是由金字塔的宽度堆积出来的。大学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广泛的人才输送的管道。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我们失去了一条重要的管道——八一队。实际上中国篮球现在的低谷,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八一队的衰落而造成的。你想当年国家队很强的时候,八一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八一队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它下面有沈阳军区队、南京军区队等等。我们现在想的是如何加快体教融合,其实可以把整个学校体系想象成新的八一队,每个学校就是“小军区”,这个逻辑是相通的。
我们研究了几个联赛之后,包括NBA,发现一个逻辑就是他们并不是以培养优秀运动员这个逻辑去运营联赛,而是更多考虑到运营成本。但因为我们的历史沿革,联赛需要为国家队服务,需要让国内球员有更大的空间,这些东西是我们必须去考虑的。
我们最近也在统计一个数字,就是每个CBA球员他的培养成本到底是多少。具体的数字就不透露了,但计算方法是每个俱乐部在近十年内青年队教练员、运动员和所有一切相关费用除以十年内有多少球员输送到联赛。我原来拥有上海队,账本还在家里,我只要看一看就行了,现在就是要统计整个联盟。我们把这个数字和10年前去进行比较,成本如果上升的话,那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去思考现阶段的运营模式。我们不希望出现一些俱乐部难以为继而退出的情况。
“我们的球员只会临摹,缺乏创造力”
问:您看中日男篮比赛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姚明:我不客气地说,我们创造力不够。包括我在看星锐赛的时候,我特别关注创造力。我们只会临摹不会创造,所有的战术就像字帖一样,但上场之后字帖没有的情况下,我们队员是按照自己感觉在跑,还是非要记住那个路线。
我相信这个东西会有的,每个运动员在场上都是发明家。其实篮球技术很简单,归根结底就三种:运球、传球和投篮。这三种技术不断变化排列,就是篮球运动员运用的东西。我们需要发掘年轻一代球员的创造力,引导年轻运动员用自己想象力去搭积木。我经常听到很多教练员说投篮动作要标准,那你告诉我库里投篮动作标准吗?投篮其实和写字是一样的。
问:如何在青训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姚明:增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各省市之间,跨国家之间的交流。只有遇到了不同的对手,才能激发想象力,当你见的东西足够多,才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东西。我们在训练中只能重复固定的东西,因此需要更多比赛,让孩子见识到新的东西和对手。我在1998年和刘炜一起去美国,两个月的时间打了50场比赛,见了很多孩子,有些人像泰森·钱德勒后来进了NBA。这种有想象力的孩子其实会带动你去创造。所以从中国篮协的角度来说,特别希望创造更多比赛交流的机会,这样队员们的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自己会去想办法。
问:有没有考虑将CBA联赛的单节比赛时间缩减到10分钟,和FIBA赛事接轨?
姚明:我们首先要认清一个目标。就是在联赛中增加球员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只有不确定性越多,联赛才会越精彩。经历过这样比赛的球员,他的水平越高,应变能力也会越强。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但是也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是国际篮联更像NBA还是NBA更像国际篮联,这方面我们需要先观察一下,但并不是说不行。
“外援政策讨论30年,仍没有结果”
问:日本B联赛自2026-2027赛季开始将开放外援政策,可同时上四名外援,您怎么看待这方面?
姚明:去年B联赛的主席来北京和我们会谈,谈谈一些合作的东西,我们带他去五棵松看了一场首钢的主场比赛。他对我们的场馆或者气氛都是非常的赞赏。在会议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他说B联赛考虑增加外援的上场人数,但日本篮协要求B联赛压缩外援,他们希望日本球员可以有更多的上场时间。给大家解释一下,日本篮协和日本B联赛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组织。它并不像我们中国篮协和CBA联赛的隶属关系,所以他们就产生这个问题。他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说你们慢慢争,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已经讨论了快三十年了,也没有得出一个最终的结果。当然B联赛主席当时说从联赛的精彩程度上来说,我们希望可以去扩大外援的数量,但是日本篮协和我们的态度完全相反,最好可以让日本球员多上场。我们不去评判,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去年发生在北京的故事。
问:外援政策一直是个老话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方向?
徐济成:从2015年到现在,我记得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叫《外援是药,它不是饭》,就是你身体虚弱的时候,你吃点补药,但你真正身体强壮,或者说我们小朋友元气十足的时候,你还是要吃好饭。所以他没有一个方向说我就走这条路,一条道走到黑,我另一条路就不走了。原来我们开放过外援,但我们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越来越精彩,而是越来越无趣。为什么呢?因为球就始终在两个外援手里,加一个亚外,国内球员根本打不上球,根本摸不着球,长此以往他这个参与感特别低。球迷就不断地批评,当然球迷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互联网的环境。
其实,现在俱乐部可以注册三到四个外援,只能按照四节四人次去使用,那我们能不能在已经获得的资源中,让他们多打两节,这是可以去考虑的。我们希望让外援成为三种动力,一个是激励我们国内球员,你连外援都打不过,将来怎么去打世界比赛,这个姚明最有体会,他也当过外援。第二希望外援带领球队整体提高,第三希望外援真正融入中国篮球文化,像当初的马布里一样。我们不希望去拘泥于数据,而是要把药变成饭。
姚明:我觉得还是要集思广益去谈这个问题,不要把所有问题都集中在外援身上。不管是吃饭还是吃药,哪怕就算是吃药,不可能只开一种药盯着死吃。我们一般叫调和,那一定是多种方法去综合治疗。即使我们调整外援,和外援相关的其他政策是否需要一起调整,比如国内球员的流动性,我们需要组合起来去看这个问题,这样看起来会更加全面一些。
“去NBA的动力是挑战自己和挣很多美元”
问:作为老大哥,能给年轻球员什么忠告?特别像杨瀚森这样的球员。
姚明:以中国篮协主席的身份来说,我不希望他离开CBA联赛,这样联赛又缺少了一个球星。当然,当年我们去到美国的时候,对于CBA联赛的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是起到推动作用的。我觉得下一代年轻球员就是要做自己,当年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当年在球场上全力以赴奔跑、争取胜利的时候,你是听不到其他人声音的。不管是杨瀚森、刘瀚森、李瀚森,为什么一定要学我?为什么要学大郅?其他位置的球员也都有自己的道路,为什么要求他临摹?为什么不允许他自己去创造?一定要做自己才能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的话,所有东西都只是临摹。
问:你觉得杨瀚森这样的球员是应该早点去NBA,还是在CBA证明自己之后再去?
姚明:去NBA是为了什么?去NBA提升自己是我们设计和希望的一个目标,或许也是球员一部分的目标。我绝对不会说为了提升自己而早点去NBA,我不会这么说,因为我走过这条路,我知道自己去NBA的动力是什么,是挑战自己极限,外加挣很多美元。因为我是在做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把潜力发挥出来。我们很多时候给这批国家队队员设定了很多目标,但这是你想做的,而不是他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