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李彦
陈嘉明 摄
陶煜洋 摄
评论员·李彦
观点①五连胜是正常发挥
今年的申花,首先在人员上有了很大进步,引进了两个非常有实力的外援,中锋路易斯和右边路的马纳法以及谢鹏飞和高天意这两名国脚,整体实力放在中超赛场绝对够强大。其次是教练,他决定了球队的技战术体系。反映到赛场上就是,攻防转换很快,而当快攻形不成的时候,中场能有控制。这在本赛季的中超而言是属于相对比较先进的打法。
说到底,申花在中超是一支强队、是豪门球队,应该要踢一种相匹配的足球。去年的申花,其实也算相对比较强的球队,只是横向比较不如山东泰山和上海海港,当然最后的成绩也基本符合,只是有些比赛场面和球迷包括媒体的期待有点落差。后者期待“更好的足球”,而目前的申花就比较匹配了。所以,目前五连胜的成绩,我觉得合情合理。
观点②不仅快且有高效率
申花的攻防转换,除了速度上去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成功率。如果光有速度,相信中超很多球队也都能做到,但光有快却形不成威胁没有意义。例如客场打山东泰山的比赛,特谢拉的第二个进球,就后场传一下,前面转一下,就形成射门和进球。快而且成功了。这就是典型的例子。申花这赛季很多进球都来自于快速反击,包括对武汉三镇比赛的第一球。但其实防反是非常考验球队实力的,你打10次反击,其中有五次能形成攻门,那就有可能带来一两个进球。但很多球队,10次反击,有九次球传上去就丢了,那等于是没有反击。
至于中场控制力的加强,这一方面来自教练的安排,申花肯定就是这么练的。另一方面和人员配置也有关系。有谢鹏飞、高天意和特谢拉在场上,他们传接球的能力在那里,中场就是能控制得住。
观点③球场下更需要管理
说到教练斯卢茨基,他能让申花取得六连胜,而且技战术有了进步,最主要是他准备得非常充分。从落地浦东机场一直到现在,我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看到他的脸是板着的。每一次面对镜头的时候,他总是能有一点微笑。作为带队踢过欧冠淘汰赛以及带俄罗斯国家队踢过欧洲杯的教练,他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带一支球队不是仅仅局限在球场上,球场下更需要管理。他能把球队捏合成一个整体,那前进的动力就完全不一样。
在排兵布阵方面,斯卢茨基基本维持了比较稳定的阵容,变动最大的就是中场,因为中场的优秀队员也多,加上前段时间马莱莱受伤。后场和前场基本不动,在目前而言,斯卢茨基应该是认为用这十四五个队员的阵容应对中超也够了。当接下来比赛密集了或是有杯赛等其他赛事,再看他如何调整,看能否用不同的队员来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现在来判断还有些太早。
近段时间赛程已经有些密集了,连续两个客场的长途旅行,紧接着又一周之内踢两个主场。申花虽然阵容变动不大,但体能保持得还比较好。这一方面就像之前说的,斯卢茨基准备得很充分——包括赛季前的体能储备,另一方面和申花的战术打法也有关系。当申花快速反击时,参与反击的人数不多,就外援和少数的中方球员,这样的话,整个球队的跑动距离并没有特别加大。而当节奏慢下来通过传递控制球时,相对来说踢得又比较轻松,控制球比防守的体能消耗要好很多。
观点④阿马杜需要个帮手
申花的中场号称是菱形站位,单后腰是阿马杜,但其实两个八号位会轮换着来辅助他踢一个类似于双后腰的这种打法。中场扫荡主要靠阿马杜,他也是最累的,但单靠他一个人肯定不行。所以,就像“婴儿车”一样,要么左边、要么右边的八号位会来辅助他帮着把球权抢下来,而球权抢下来之后,这个回撤的八号位就更多承担一些向前的组织功能,也就是所谓的一攻一防的双后腰组合。这么踢,也有助于申花全队更好地分配体能。
右后卫马纳法的能力超强,他一个人就可以通吃一条边,有时候还有精力去往中间走,扮演一个类似于边后腰的角色。这样的话,申花的整个重心就压向左边,后腰也好,两个八号位也好,都更集中在左路,人数上的优势就弥补了左后卫杨泽翔相比马纳法在进攻能力上的欠缺,而他能上能下的优点也可以更好体现。所以,感觉申花在进攻上有些“左倾”。但当左路受阻之后,马纳法只要一拉边,申花很快就可以换边继续施压。右边有马纳法和谢鹏飞两人,做到这一点更容易。
最后一点就是俱乐部方面,至今为止还没出来过任何负面的东西。除了引入几名已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球员之外,俱乐部在“默默无闻完成给球队的后勤保障”方面做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