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赛事护航人,各方力量在行动
第A03版:安全保障 2024-04-19

赛事护航人,各方力量在行动

章丽倩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为所有选手创造尽可能理想的参赛条件,一直以来,这都是上海半马的办赛宗旨和不懈追求。4月21日,当1.5万名跑者开始他们一年一度的参赛体验时,在选手、现场观众乃至直播镜头可能都没有留意到的地方,上海半马的护航人也在各自的岗位上迎向挑战。

破解“天花板”考题

筹备两月余 一心护平安

4月21日上午7点,这是今年上海半马的起跑时间,然而具体到赛事的安全保障工作,却是早在两个多月前便已细针密缕地展开。考察赛事路线、勘明周边情况、制定道路封闭方案、多警种联动配合……直到迎来比赛日前的那个不眠之夜,直到守完赛事的“关门时间”,这份事关紧要的工作才算迎来一年一度的冲线。

“我们参与赛事,最希望事后回想起来是平平淡淡的。记忆点少代表意外情况发生得少,对赛事的安全保障来说,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浦东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大队的程君大队长,他自2019年开始参与上海半马的安全保障工作,主要负责指挥与调度。尽管每年都有大量文体活动在浦东举行,在程君看来,上海半马安全保障工作的复杂性仍旧稳居“天花板”。

上海半马涉及到21.0975公里的城市道路。“开放-封闭-再开放”的道路状态切换,配以半马距离的长度和1.5万名选手的数量,就构成了这道综合大考题。程君告诉记者,此番将有近2000人规模的安保力量参与到上海半马的服务中,涉及到他们的七家属地单位与多警种的联动配合。

通过一届又一届的参与,服务上海半马的安保力量也在不断地于细节处钻研打磨。对赛道封闭路段的周边居民,如何尽量做到“安全有感,安保无感”?从陆家嘴到东方体育中心,赛事路线会途径四个轮渡口,届时如何科学地间歇放行?起点存衣和终点取衣,空间流线上如何更顺畅……上海半马比赛中许许多多涉及安保的小环节,都是在实践中渐渐找到了优化之法。

随着比赛日的愈加临近,程君和他的同事们也做起了大幕升起前的冲刺准备。无论清晨还是夜间,随时可能响起的工作电话,就如同响起在耳边的紧密鼓点,让安保战线上的工作者们更加上紧了发条。

“比赛前一天的晚上肯定是不眠之夜。从4月20日夜间道路封闭到4月21日起跑前,我们要在赛事路线上至少巡逻、检查三遍。等到完成这项工作,时间基本是清晨四五点,然后就要投入到正式比赛中了。”程君分享道。

发令枪响,大戏开场。在赛道两旁的现场观众和人数更庞大的直播收视群体很可能都留意不到的地方,四辆移动指挥车和一个设在东方体育中心的终点指挥部,开始“俯瞰”全场,掌控调度。“领跑选手的前面有一辆计时车,我们负责开道的指挥车会行驶在计时车的更前方。同样的,在收容车的后面,我们也有指挥车最后压阵。”程君表示,正是因为得到了由天上至地下、自现实到网络的全方位安保力量的加持,所以上海半马才能一年又一年地平安完赛。

是“名片”也是家人“小马达”薪火赓续

上马旗下,赛事众多,为这些赛事服务的志愿者们,他们共享着同一个亲切的称呼——“小马达”。在此次为参与上海半马做准备的过程中,有些“小马达”是迎来了他们的志愿服务初体验,还有些“小马达”则是温故知新,并且因阅历之增长,对这一角色还新添体会。

服务本届上海半马的“小马达”主要来自于沪上六所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年级的葛俊豪,他就是这约2200名“小马达”中的一员。

“这次我既参与了校内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也会在比赛日那天上岗服务。我觉得‘小马达’这个词所指代的不仅是现在时的角色,也是一届又一届‘小马达’传下来的志愿者精神。”与沪上各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构成相近,此番以“小马达”身份服务赛事的上海交通大学学子,也是以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已升入大四的葛俊豪,此前他有过多次担当“小马达”的经验,这回也是因关心赛事和老师的邀请,所以心怀热忱一边给学弟学妹们当顾问,一边继续服务赛事。

每逢大赛前,因临近毕业而退出一线服务队列的原“小马达”在校内培训时回来帮助学弟学妹们,这在上马和上海半马中也不算少见。即便他们不再现身于志愿者名单,也会凭“小马达”的诚挚之心,长长久久地为赛事加油鼓劲,这份陪伴同样令人动容。

对“小马达”而言,除了比赛日那天要赶个大早到岗履职并不时应变外,他们在赛前其实都已接受过一番选拔和培训。又因为4月是许多高校进行期中考试的时段,所以这些花在赛前的功夫,也都需要学生和老师们见缝插针,双向奔赴,如约完成。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志愿者们年复一年的倾力付出下,其实,赛事组委会也在积极听取呼声,并努力展开双翼,为“小马达”们送去关怀。

除了在本届上海半马新闻发布会上特别设置“荣誉志愿者团队”的纪念奖杯颁发环节外,多年来组委会也在不断优化对“小马达”的后勤保障。更便捷的班车安排,更到位的伙食和卫生设施配套,更有仪式感的参与打卡……正是在暖心的有来有往中,赛事与“小马达”缔结出了亲如家人的紧密关联。

高温保障方案全程提供服务

“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在气象科普中,常会听人提到这句话。在历届办赛过程中,上海半马经历过几次高温考验,由于提供了专业且人性化的服务,在跑者群体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此番,组委会将继续从选手角度出发,坚持“跑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好每一项赛事保障工作。

马拉松比赛不同于寻常跑步,长时间剧烈运动会让人产生大量热量,而较低的环境温度有利于人体散热。这就是选手们总盼冷不盼热的原因。今年,赛道沿途的各类站点将继续为选手们护航。

赛道3公里设置一处饮水站。自5公里起,每5公里设有饮水饮料站。自7.5公里起,每5公里设有用水站。沿途共设有四个能量补给站,其中10公里、20公里处提供都乐香蕉,12.5公里处提供SIS能量胶,17.5公里处提供明治巧克力。大家可以按需取用补给品,及时补充能量。考虑到赛事当天的气温可能较高,还在9公里、14公里、18公里处设置了冰站,在8公里、12公里、14公里、18公里、20公里及终点线后设置喷淋站,大家可以取用适量冰块或跑过喷淋站进行降温。16公里及19公里附近还将设置两辆雾炮车。

安全是每一场路跑赛事需要严守的底线。本届上海半马起终点共设置五个医疗站点,沿途共设置18个医疗站点,配有23辆救护车。赛事共设立仁济医院、东方医院、东方医院南院、浦南医院、中山医院五家比赛定点医院,由现场统一指挥,按就近原则转运伤员。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会有25组骑行急救队为赛事提供保障,每组都由专业医生配备AED和专业志愿者组成,他们会骑着车进行医疗巡视。另外,还有近300名急救志愿者、180名急救跑者全程为选手提供服务。

在沿途医疗救护点前100米处,组委会将设置明显标志。而在选手们的跑进路线上,也会有救护车跟随。在此提醒广大选手,组委会在固定医疗点、水站都安排了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协助医疗救护和维持比赛秩序,有需求的参赛者可就近寻求帮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