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曹燕华助力家乡乒乓 ■短讯 让孩子、家长重新认知体操
第A11版:青少年体育 2024-05-20
体操名教练陈健搭建“四线”启蒙平台

让孩子、家长重新认知体操

丁荣

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公布了2022-2025年“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带头人名单,全市共有11名“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带头人获评,这也是上海首次开展“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的申报评选。“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旨在发挥优秀教练员带头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教练员,带动全市青少年体育发展。两年时间过去,“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建设如何?又有何种新举措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练员?我们走访了11名“名教练”,听听他们培养年轻教练员的心得体会。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巡礼⑧

陈健

体操被誉为“运动之父”,是技能类运动项目的基础,青少年从小练体操不仅未来可以成为体操运动员,还能跨项输送成为跳水、蹦床、花游及部分冰雪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在徐汇区,跳水奥运冠军陈芋汐、蹦床世界冠军高磊都是从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体操队里走出来的。自2022年成为上海市青训名教练工作室体操项目负责人后,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体操高级教练陈健带领团队打破传统观念,搭建了“四线”启蒙平台,让孩子和家长重新认知、参与体操项目。

打破传统观念拓宽选材面

搭建“四线”启蒙平台

成为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体操)项目带头人后,陈健组建了由各区少体校教练和科研成员等七人组成的团队,其中包括了徐汇区体操教练鲁迪、王桦、徐飞、崔森林,杨浦区体操教练付彬彬,浦东新区体操教练周成以及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科研人员董春华。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体操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并以快乐体操训练模式为契机,构建有效的业训体系,适合少儿阶段体操技能和身心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业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技能类后备人才培养建立长效机制。

在陈健积极推动下,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搭建了徐汇区体操项目“四线”训练新平台。工作室的外区教练每周周末都会来到徐汇进行带教实践训练,并将“四线”的训练工作经验带回去,再结合实际,把训练模式、教学方法带入自己所在区的训练工作中,以进一步加强辐射,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徐汇区青少年体操项目的“四线队”主要是幼儿园小班、中班年龄段的孩子,通过工作室的力量,这支队伍的人数增加到了100余人,极大地拓宽了选材面。在训练培养模式上,工作室采用运动启蒙、兴趣培养来代替传统竞技体操启蒙训练方法,用儿童青少年喜爱的游戏、音乐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参与体操启蒙。同时,工作室教练还将向家长介绍体操项目纳入到工作实际,帮助家长重新认识体操项目。陈健表示:“通过多年工作经验,我们认为,由于青少年体操运动员年龄较小,在输送等关键决定上,家长是否支持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成立工作室后专门把家长沟通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通过从幼儿园中小班招生到小学二年级输送这当中的五年时间,帮助家长真正了解体操项目,支持项目发展。只有孩子喜欢项目,家长理解项目,才能真正实现后备人才的输送。”

创新研究选材育才课题

后备人才培养提升效益质量

通过搭建“四线”启蒙平台,重视家长沟通,工作室完成了“招到人”的第一步。在陈健带领下,工作室开始着手研究“育好人”的第二步。随着“四线”启蒙平台招生数量增多,工作室从中发现其中不仅有适合体操项目的,还有符合蹦床、跳水、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运动项目选材标准的后备运动员。

技能类运动项目如体操、蹦床、跳水、艺术体操、武术以及部分冰雪类运动项目和霹雳舞等新兴运动项目都有许多相同的运动特征,如细腻的本体感觉、准确的空间感以及倒立基本功、艺术性等都需要一定的体操基础,达到这些要求的身体素质训练如力量、协调、灵敏、柔韧等也大同小异,可以通过相似的训练手段达到相同的能力要求,而在专项素质方面有着各自的差异。因此,工作室认为,基层体操教练在培养运动员时,不能将眼光仅局限于体操和部分体操个别单项,而是应将运动员培养的方向拓宽至所有技能类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对此,工作室邀请上海跳水队一、二线教练员为团队从专业知识、专项身体素质、选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专项培训,提升工作室复合型教练员的专业素养。

工作室正在开展《4~6岁儿童注意力水平对体操技能学习的影响研究》,并将其作为科研论文进行研究、撰写,这项研究在我国尚无前例。以往体操项目的选材更注重力量,但经过陈健多年的摸索和积淀,他发现,如果运动员要走到高水平的话,注意力和协调性要比力量更重要。“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将来能够全身心投入比赛,受比赛场地、观众等外部因素影响小;协调性好的孩子,将来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全身90%以上的力量,有更好的运动展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