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超
自2001年至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已举办了二十届。二十多年来,记者用镜头和文字留下珍贵记忆,作为城市变迁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多数时刻记者做着幕后角色。
今年苏州河龙舟赛,驻沪外国记者龙舟队再次走到了台前,受邀参加国际组比赛。他们由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驻沪新闻机构的16名常驻记者联合组队,队员们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也是记录者。
日媒记者陈志权居住在长宁区已经有五年时间了,长宁区与普陀区仅一河之隔,这让他有了近距离观察普陀区发展变迁的机会。“平日里,我会从家出发骑行到苏州河,沿着岸边跑步。”繁忙工作之余,陈志权是一名体育迷,健身、跑步、骑行样样精通,相比于室内运动,他更偏爱能接触到大自然的户外项目。
刚来上海之初,陈志权时常为寻找健身场地发愁,近几年他明显感觉到“健身地唾手可得”,苏州河沿岸总能汇聚很多健身人士。一年四季,只要是天气好的时候,沿着河道跑上几圈成为陈志权生活的一部分。他脚下跑过的塑胶步道正是城市变迁中的缩影——“跳出”普陀站立在长宁,陈志权清晰地见证着苏州河的变化。
今年,陈志权又“钻进”苏州河普陀段,用划龙舟的方式零距离感受它。换个视角看苏州河,陈志权笑着直呼“有很大差别”:“在划(龙舟)的过程中,我看到有飞鸟在捉鱼,这是平常跑步过程中不容易发觉到的。第一次下水训练时,我亲眼所见水质明显改善。”来上海工作生活多年,陈志权早已对这座城市无比熟悉,但他坦言,“划龙舟却是第一次”。
以前,陈志权仅在岸边和电视里看过龙舟比赛,那种百舸争流的冲刺场面让他跃跃欲试。如今,即将在不久后离任工作岗位的他,很想在走之前用划龙舟的方式留下一个美好的上海记忆。“龙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苏州河龙舟赛又是上海一项特色赛事,值得来打卡体验。”陈志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