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闻超
老实说,欧洲杯开幕至今,我自己满打满算看完整场的比赛大概也不超过三场,大多数时候因为工作和其他琐事的关系,最多就是看上几眼,难以支撑90分钟。类似的情形,也存在于海港队中,李圣龙告诉我,一般晚上9点的比赛和零点的比赛都会关注一下,凌晨3点的比赛实在是“吃不消”。但若因为这样就说欧洲杯的关注度乃至足球的热度下降,个人认为并不合适。足球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可能还是在我们自己身上,毕竟现如今,我们都太忙了,选择也更多了。
我想了想,第一次完整地看欧洲杯算是2004年,在那之前无论是世界杯还是欧洲杯,基本都只会挑一些场次来看,再往前的话记忆就很模糊了。2004年最关注的球队自然是葡萄牙,因为黄金一代的最后一舞,更因为C罗的初登舞台。一年之前,那时的C罗还叫“小小罗”,在老特拉福德送走贝克汉姆后,这个留着“泡面头”的马德拉岛少年接过了7号球衣,我甚至还清楚地记得他那奇奇怪怪的转会费——1224万英镑。很可惜,葡萄牙在家门口没能笑到最后,反倒促成了属于希腊队的伟大瞬间。足球和生活一样,通常不会一帆风顺,那一届葡萄牙队令我对这句话有了第一次完整理解。
一转眼20年过去了,我是真没想到C罗还能出现在今年的德国,他都39岁了。记得他离开皇马去到沙特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写了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老了?当C罗老了的时候。”我想,这句话可能也会成为许多喜欢足球、拥有个人偶像的人的共鸣。比如梅西、比如詹姆斯,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存在太久、辉煌太久了,以至于我们度过了担心他们离开的那个阶段,直接转化成“拥有过就好,珍惜剩下的每一分钟就好”的心态。
闲扯了这么多葡萄牙和自己的情怀,还是说回本届在德国举办的欧洲杯吧。这里并没有任何不尊重德国足球和德国球迷的意思,就个人而言我并不特别欣赏德国足球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太“正统”了、太“机械”了,即便拜仁曾签下瓜迪奥拉从而助推传控流在德国国家队的实行,但德国人骨子里的基因还是不会改变。相反,在足球场上我可能更喜欢看到“无中生有”般的发挥与天赋。但不得不说,我又对德国足球的“强者心态”很是钦佩,虽然过去几届大赛德国队并没有达到他们自身的预期,可如果要说有哪支球队不用人们操心他们的反弹,那么日耳曼战车绝对是排第一位的,他们太知道如何总结、如何回归、如何重拾自我了,毕竟意志力大过一切。这些基因蔓延在属于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德国的酒类,说起德国的酒,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多半是啤酒,慕尼黑小麦、艾丁格等,相较于一些国家大小酒厂层出不穷的IPA,德国啤酒持久经典的感觉一如大赛中绝大多数时候稳定的德国队一般,喜欢它的人总是时时惦记,对其不算特别感冒的人也并不会排斥或否认其价值。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德国其实同样闻名的还有葡萄酒,早在1720年,雷司令葡萄便孕育而生,德国人在单一品种葡萄酒方面一马当先,各式风味应有尽有,相对凉爽的气候也十分适合用于酿造,更重要的是,“雷司令”以其高性价比及亲民的特点为人喜爱。对足球和酒精的双重爱好者而言,德国人几乎可以满足你所有的喜好与需求,想来这便是他们的成功之道:专注不乏耐心,重品质胜过草率的创新。
最后,我看好德国队在家门口重拾辉煌。不多说了,拿起酒杯看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