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一晨
2004年欧洲杯是一届神奇的欧洲杯。
说它神奇,首先是因为这一届涌现出了太多的优秀新人。比如:英格兰队的鲁尼,意大利队的卡萨诺,西班牙队的托雷斯,葡萄牙队的小小罗纳尔多,瑞典队的伊布拉辛莫维奇,德国队的波多尔斯基、施威因斯泰格,荷兰队的罗本、斯内德、范德法特。
当然,最神奇的莫过于希腊队演绎了一段夺冠神话。
不过,对于我来说,也正是希腊队构成了这一届转播记忆里最深刻、最不堪的印象。
相信很多老观众和我一样,至今难忘张迅和译男主持《东张西汪》时那一脸坏笑的表情,因为当时他们俩派给我完成的任务是用上海话解说希腊队出场阵容!
要死了,希腊队啊……这些老哥的名字、姓氏和他们国家的历史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实在是太长了!
决赛,希腊队对葡萄牙队。希腊队首发阵容如下——门将:尼科波利迪斯;后卫:塞塔里迪斯、卡普西斯、德拉斯、费萨斯;中场:巴西纳斯、卡拉古尼斯、卡索拉尼斯、吉安纳科普洛斯;前锋:查理斯特亚斯、弗里扎斯……
你看看,这些姓氏,用普通话念一遍已经不容易了,还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转换成上海话!总算现场转播信号里给出的只是姓氏,没有把11位希腊国脚的全名一块儿显示出来,否则连名带姓一起用上海话来念一遍的话,估计没有11分钟绝对念不下来……
一直以来,有很多上海的观众都建议我们是否考虑用上海话来解说体育比赛,就像广东、香港地区常年用粤语解说。我也曾经和不少朋友探讨过这种可能性。甚至,最近的十几年里已经有一些视频网站开始实践上海话解说比赛。但是,上海话解说想要真正达到粤语解说那样收放自如的状态和水准,其难度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多少上海人能够用上海话把报纸文章很通顺地念完?
其实,在中文翻译的历史中,有很多过去时代约定俗成的译名就是根据上海话(或者吴语方言)的读音变化而来。比如:Howard(霍华德)、Warner(华纳)、Washington(华盛顿)……你有听说过希腊人的名字、姓氏是以上海话(或者吴语方言)的读音来翻译的吗?
联想到世界杯、奥运会还有其他那么多大小国家的参赛选手,都要用上海话来念他们的名字的话,那我们这些经常要做人名翻译工作的人首先要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