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沪苏联动,打响南通“第二张名片” “年轻的城”孕育足球新希望
第A10版:青少年体育 2024-07-22
晚报杯长三角赛区开赛!

沪苏联动,打响南通“第二张名片”

程超

本报记者 钮承超 摄

本报记者 程超

2024第39届“海港-上汽”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的大幕于这个夏天全面拉开。作为晚报杯的新朋友,7月18日,江苏南通赛区正式开赛。比赛为期一周,九支青少年球队打响45场高水平足球赛,获胜球队将参加8月底在上海进行的晚报杯全国交流赛。

随着南通赛区的开赛,晚报杯长三角赛区全面集结,沪苏浙皖以足球为媒积极联动,进一步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足球文化氛围浓厚

青少年足球是南通第二张名片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是外界对南通基础教育的赞誉。同样,在足球领域他们也走在全国前列,已然成为另外一块“金字招牌”。

南通是全国地级市中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两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城市,即中超南通支云俱乐部和中乙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两支职业球队如同双子星,照亮了这座城市的足球天空,激励着无数青少年投身绿茵场,追逐足球梦想。

晚报杯南通赛区举办地海门区与上海市一衣带水、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上的亲近使得两地不仅在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足球领域也展现出文化共鸣与相似性。“通过承办晚报杯这样历史悠久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为海门当地的孩子们提供高质量赛事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沪苏两地的联动。”海门区教育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季晓锋表示,“以比赛为契机,推动海门足球文化跨过长江,走进江南,迈向上海。在交流的过程中,夯实本地青少年足球体系。”

今年8月底,从南通赛区脱颖而出的两支队伍,将来到上海参加全国交流赛。在季晓锋看来,这不仅是对足球小将们的褒奖,还将进一步带动背后二十多组家庭对于足球文化的认可度。以家庭为半径,辐射更多群体参与足球、了解足球、热爱足球,这是晚报杯魅力之所在。

见证“从无到有”

上海老法师扎根海门13年

首个比赛日,工作人员将赛事周边展台搭建完毕,南通海门珂缔缘俱乐部招生主任董辉凝视着海报,先是用普通话默念了“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随后又用上海话念了一遍。

这位在南通海门扎根了13年之久的青训教练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看到家乡赛事来到南通后倍感亲切。“在我读书的时候,新民晚报杯就已经有了,这项赛事历史悠久。上海人对于‘新民晚报’都有着特殊情结,我也是跟着晚报杯一块成长起来的。”董辉说道。

1972年出生的董辉在39岁那年来到南通海门,开启自己全新事业。然而那时,当地足球文化和资源比较匮乏,用他的话来形容:“2011年,我来海门的时候,这里没有足球,连一块像样的足球场也没有,现在这个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董辉选择在南通海门扎根,深耕青少年足球青训。“当时,发展青训得到了海门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我们去到海门各地学校选拔苗子,第一年组建了一支2001/2002年出生的小孩。”自那以后,他所在的俱乐部从无到有开始建设起来,“人员最多的时候,我们这里有200多名球员训练。”

董辉透露他将在海门一直工作到退休,谈及对未来有何期许,年过半百的他沉思片刻后说,“你觉得我们这代人还有什么心愿?”随后,他将目光投向场地内正在比赛的小运动员们,“希望在我还能干得动的时候,尽量多指点他们,也希望中国足球能越来越好。”

从执裁者到组织者

晚报杯始终相伴

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每一个游子的希望是,能够衣锦还乡做到圆满,陆飞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他是今年晚报杯南通赛区组委会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说,海门本地人陆飞要比上海人董辉更加了解晚报杯,因为他曾经作为裁判员亲身参与过这项赛事。

“我在上海生活过六年,现在还是上海市足协和黄浦区足协注册的裁判员。”执裁过晚报杯上海赛区预选赛和总决赛的陆飞,对申城青少年足球理念有着高度认同,“当裁判时能够明显感受到上海学生对于晚报杯的热忱和热爱,这让我十分触动。”当得知晚报杯落户自己家乡南通海门时,陆飞觉得十分亲切。不光是晚报杯,陆飞在上海工作期间还曾执裁过上海市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等一些列赛事,参与其中让他学习到了很多。

出于职业发展,陆飞前两年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赛事执裁者到赛事服务者,从上海到海门,身份和区域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陆飞对于足球的心系,以及一直与晚报杯产生着关联。他坦言:“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优秀的足球比赛,但和晚报杯相比,历史底蕴和专业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次晚报杯能够来到我的家乡,这是非常好的沪苏联动,能够带动更多海门学生参加这项赛事,推动足球文化的发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