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崎琪激励在场的学子
凤鸣响九州,国风耀巴黎,中国艺术体操队在奥运会上刚实现首金突破,也在鼓励并影响着中国年轻一代的学子们。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8月22日,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冠军进校园”活动的深入推广,上海艺术体操队全体教练员与运动员受邀走进东方绿舟,与交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等名校的3000多名高一尖子生共赴一场关于青春、梦想与奋斗的盛宴。其中,奥运金牌得主郭崎琪正是焦点所在。
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全能团体赛冠军队员郭崎琪一走进会场,立刻激起了全场震耳的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在场的3000多名师生以集体起立鼓掌欢迎的最高礼仪,欢迎上海艺术体操队全体教练员、运动员的到来。
面对学生主持人的提问,郭崎琪以她那简短却富含哲理的话语,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每个人都会有感到迷茫、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但我们要坚信、坚持!”谈及夺冠后的感受,她笑言:“第一反应是,嗯,我们做到了!然后,一点点感到很开心。”而当被问及训练的艰辛时,她坦言:“和读书一样,很枯燥。但每当突破一个技术难点,就会感到很快乐。”这份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与乐观态度,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此次活动,不仅是体育与教育的一次深度融合,更是体育精神与学术氛围的交相辉映。东方绿舟党总支书记杨昕表示:“夺冠,是运动员的最耀眼的时刻;考入名校,是每个学生最耀眼的时刻。但这都不是年轻人梦想的终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让优秀的学生们从体育运动中感悟到开放、包容、快乐、坚韧的体育精神。”
上海体操中心党总支书记梁俊如也强调,体教结合是推动快乐体育、健康学习观念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与东方绿舟紧密合作,致力于提高艺术体操在青少年中的知晓率和喜爱度,让这项融艺术、技巧、体能、意志、团队协作、全球视野等多种素养于一体的体育运动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新宠。
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备战之余已硕士毕业
每天至少训练10个小时,每周只休息半日,在巴黎奥运周期内,中国体操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们可谓强度拉满。然而,就是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条件下,身为队长的郭崎琪还是达成了一项额外成就——在登上巴黎奥运赛场前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顺利毕业。
在和学子们交流学习心得时,郭崎琪坦言自己之所以能赛场和学业两头兼顾,主要归功于合力之功。“很多人夸我自律,但这只是一方面,如果没有来自上海这边的支持,我再自律恐怕也兼顾不了。”郭崎琪表示,在长期于北京为奥运备战期间,她得到了来自上海体育局、上海体育大学的许多支持。“我长期不在上海,所以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很多都得以网课形式展开。感谢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帮我把网课都安排在了休息天和平时训练日的晚上。”
在术业有专攻的前提下扬长避短,这也是郭崎琪的学习心得。《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竞技实力及奥运会备战策略研究》,这是她根据自身所长与导师确定的论文题目,既有足够的专业性,也有十足的针对性。
学而不辍,志在长远。在参加完巴黎奥运会后,26岁的郭崎琪对自己的竞技前途还没有很确定的规划,但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她却是早早就有了下一站。“此后我会到北京体育大学的冠军班继续学习,专业方向仍旧是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