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024巴黎残奥会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可谓是大放异彩,共获94金76银50铜共220枚奖牌,连续五届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赛场上,他们不屈不挠、为国争光,打破多项了世界纪录;赛场下,他们的故事同样触动人心,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本版图文整理自《新华社》
45秒07!4× 100米混合接力破世界纪录
当文晓燕拍打到自己后背的那一刻,已全速启动的胡洋心里底气十足:应该稳了!面对身旁还领先自己一个多身位的英国女选手,胡洋仅用不到30米便完成了追平、反超、扩大优势……伴随着法兰西体育场数万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胡洋一骑绝尘,45秒07!中国4×100米混合接力队如愿获得了这块巴黎残奥会田径赛场上含金量极高的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
第一棒 贾登璞·十年相知
2014年,贾登璞开始担任周国华的领跑员。从23岁到33岁,这十年里,周国华从青涩走向成熟,贾登璞始终是她最信任的人。他们的脚步穿过经纬线,跨越高山湖海,周国华说,他们已经像家人一样了。
在一次次相伴奔跑中,二人愈发默契。作为伦敦残奥会和里约残奥会冠军,周国华因为东京残奥会上没有设立适合的分组,遗憾错过。转眼间到了巴黎,8月30日,周国华获得了女子跳远T11级的银牌。9月6日晚,在法兰西体育场的人声鼎沸中,带着势如破竹的自信,周国华和贾登璞站上跑道。
英国队和美国队的第一棒由不需要领跑员的男子选手出战,发令枪响后,英国队拉开了大约50米的领先距离。周国华和贾登璞按照自己的节奏追赶,他们娴熟地与王浩击掌传递。
第二棒 王浩·首金圆梦
在触碰到贾登璞掌心的瞬间,带着对个人残奥首金的渴望,王浩加速了。
2009年进入辽宁省残疾人田径队,2013年入选国家队,汗水和泪水见证了王浩的成长。这是王浩的第三届残奥会,此前他的最好成绩是在里约残奥会上拿到的男子跳远T47级银牌。
时间来到2021年,王浩和周佳敏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亮相东京残奥会开幕式。26岁的王浩走在队伍最前列,来自辽宁的他浓眉大眼,是典型的东北帅哥,高擎五星红旗,眉宇间意气风发。
或许是运气不佳,王浩在男子跳远T47级比赛中与奖牌擦肩而过,中国队又在4×100米混合接力中因犯规无缘领奖台。在巴黎,带着贾登璞和周国华的寄托、怀揣着对金牌的渴望、迎着第三棒文晓燕的期待,王浩努力地缩减和英国队、美国队的差距。左手和文晓燕接触的那一刻,王浩心里清楚,中国队一定会获胜。
第三棒 文晓燕·四金荣耀
这场决赛前,文晓燕在巴黎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她接连轻松摘得女子100米T37级、200米T37级和女子跳远T37级的金牌。但是她太想弥补上届的遗憾了,不只是为她自己,更为了没能参赛的周国华,为了走出在东京的失利。她需要这第四块金牌。
在备战巴黎周期里,经过来自集美大学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文晓燕和胡洋将交接从“十一轮”改为“十五轮”,这样可以让胡洋在接棒后速度更快。这增加了交接的难度,也对文晓燕保持速度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带着全队希冀的文晓燕全力奔跑,让人们看到了仿佛苏炳添的“圆月弯刀”,在右手拍到胡洋背部的刹那,英国队只领先她一个身位。
第四棒 胡洋·一骑绝尘
在这个团队里,胡洋算是新人,他在东京残奥会之后才开始和其他几人组队。这也只是他第二次参加残奥会,在上届赛事里,他的最好成绩是男子100米T54级第六名。来到巴黎,胡洋已经参加了三项角逐,还没有站上过领奖台,眼前100米的直道,是他最后的希望。
感觉到文晓燕拍了背部一下,胡洋趴下身体,疯狂转动轮椅,只用了不到20米,他就超过了英国选手。
胡洋的表现带动了全场观众,冲线后的计时器显示45秒07,他噙着泪花高喊“China”。当大屏幕打出“世界纪录”时,中国队把这晚的气氛烘托到了最高潮。
四人,两面国旗,他们自信地面向镜头,这一幕传遍世界,永远留在了残奥会的历史中。在画面里,文晓燕温柔地握着王浩残缺的右臂,他的左手举着国旗。胡洋坐在竞速轮椅上,位于队伍中央。周国华和贾登璞依然并肩,几乎和之前十年里的每一天一样。
冯攀峰“十金五连冠”
冯攀峰仅用18分钟就结束战斗,惊喜来得稍稍有些“猝不及防”。
巴黎残奥会乒乓球赛场5日的男单3级决赛中,上届冠军冯攀峰3比0轻取老对手、德国选手施米德贝格尔,继男双和混双冠军后,夺得在本届残奥会的第三枚金牌。
34岁的冯攀峰将个人职业生涯推向新高峰。他的残奥会金牌总数达到10枚,在男单3级这个级别的比赛中保持着不可撼动的统治力,自2008年北京残奥会至今,连续五届赛事蝉联金牌。“这么快就赢下比赛,确实没想到。可能对手压力比我大。我们在残奥会决赛遭遇过三次了,他都输给了我,可能心理上有负担。”冯攀峰说,“我只想打好每一场球,没考虑几连冠的事。如果一开始眼睛就盯着这个,比赛中会出问题。”
冯攀峰2008年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和当时相比,现在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说不会把过去的成绩带入现在的比赛。“当时想着能拿到一枚金牌就心满意足了,后来作为卫冕冠军参赛就有了压力。比赛不会一帆风顺,有时落后,有时领先又被反超,有时对手拿到赛点,我又夺回来。大家看到的是五连冠,其实每场比赛过程都很艰辛。我性格严谨,训练不偷懒,这个纪录是对多年努力训练的肯定。”冯攀峰说。
与往届残奥会相比,本届残奥会乒乓球比赛调整了项目设置,取消团体赛,增设双打项目。这样冯攀峰有机会在男单、男双和混双三个项目中同时出战,并最终第一次在单届残奥会上揽入三枚金牌。
“劳模”冯攀峰不知疲倦地在三个项目中辗转,打满了最多的12场比赛,其中7场以3比0胜出,只有一场男双8级半决赛打满5局。“男双比赛我们面临的困难最大。我和队友打进半决赛后,感觉任务就算完成了。”冯攀峰说,“这块金牌有些意外,但也是我感到最满意的,发挥最出色的。”
冯攀峰与曹宁宁搭档男双,此前在世界各类比赛中从未夺冠,大多数时候在四分之一决赛就遭遇淘汰。本届残奥会男双半决赛中,他们迎战老对手、泰国组合猜武/格林班切温。此前他们五次交手,中国组合从未赢球,但在巴黎赛场上两人3比2惊险胜出。
“我对单打比较有信心,更稳定踏实一些。男双心里没底,需要默契配合,还要互补。”冯攀峰说,“搭档出现问题时我要弥补,如果他失误、我着急的话,我也会失误,问题就严重了。过度进攻和过于保守都不行。”
在轮椅乒乓球运动员中,冯攀峰手臂相对较长,占据一定优势;打法上擅长反手长胶,时常给对手造成很大压力,迫使对手强行在正手上打出威胁球,同时也会造成对手更多失误,给冯攀峰一击致命的机会。
冯攀峰的偶像是中国乒坛名宿邓亚萍。多年前,邓亚萍在北京给他专门指导过反手长胶技术,让他记忆犹新、受益匪浅。冯攀峰在赛场上打球也和邓亚萍当年一样富有激情,每赢下一分球,都要大喊一声为自己加油鼓劲。“我的比赛多、赛程密、精力消耗大,会感到疲惫。到了赛场有时还是不想动的状态,需要激情调动自己。”冯攀峰说。
数字“10”在中文里有美好寓意,意味着“十全十美”。对于冯攀峰来说,10枚残奥会金牌并不意味着终点或结束,而是开启职业生涯新阶段。“接下来应该还会继续参加比赛。大家对我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越来越熟悉,以后要赢球可能也越来越困难。我需要在技术上有一些大胆的改变和突破,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冯攀峰说。
南巴黎竞技场5日迎来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和儿童观众,现场氛围格外热烈,冯攀峰也很享受。他感慨道:“希望我们的比赛能够激励鼓舞这些小朋友,希望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困难时可以去参加体育运动,因为运动能让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更强大。”
九项七金,蒋裕燕:走下奖台,一切归零
当地时间7日傍晚,第七次挂着金牌走下拉德芳斯游泳馆的领奖台,蒋裕燕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届残奥会我没有遗憾了。”
在巴黎残奥会上,19岁的蒋裕燕是名副其实的“劳模”,她参加了6个个人项目和3个团体项目的比赛。她说,赛前她想到了这次来巴黎不会空手而归,但没想到会得7枚金牌。
事实上,她的这份7金“大礼”已有先兆。在本届残奥会游泳比赛开赛的第一天,她在女子50米自由泳S6级比赛的预赛和决赛中两破残奥会纪录并夺冠,为中国队获得本届残奥会的首枚游泳金牌。
在东京残奥会上,主项为400米自由泳的她获得两枚金牌(另一枚来自50米蝶泳),但在短距离自由泳项目上却接连铩羽,50米仅列第四。
在巴黎残奥会备战期间,她在教练团队的帮助下调整备战重心,从擅长的中长距离项目,有意识地往短距离、需要爆发力的项目转变。在本届残奥会上,她在50米自由泳比赛中的优异成绩,已经证明她在这个残奥会周期备战思路的正确和训练方法的成功。
作为残奥游泳赛场的金牌“收割机”,蒋裕燕还打破了多项残奥会纪录和世界纪录,但说起本届残奥会的感受,她给出的回答却出人意料:紧张和压力。
她告诉记者,东京残奥会时她是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当时抱着积累大赛经验的目的参赛,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但这次她是第二次参加残奥会的“老将”了,她一边担心自己在东京的金牌项目“守不住”,一边又特别想弥补上届留下的遗憾,给自己背负了不少“包袱”。“所幸我的抗压能力比较强,而且游泳馆的气氛很好,欢呼声和掌声都非常响亮。虽然有些欢呼是给其他队员的,但我照单全收,都当是给我的。”蒋裕燕笑称,“加上我的性格有点‘人来疯’,在现场欢呼声的刺激下,压力就都变成动力了。”
当然,更大的动力是来自为国争光的信念。“当自己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那种激动、自豪和满足感真的难以言说,我经常会超级大声地跟着唱国歌,不知道你们听见没有。”蒋裕燕说。
不满20岁,单届残奥会7枚金牌,有关她的传奇故事里又有了新章节。这个故事的起点在十多年前:幼年时因为车祸,她失去了右臂和右腿,但她在泳池里却能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健全人三个月的课程,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游泳天赋。
蒋裕燕称,她自己的词典里没有“传奇”,只有“向前看,朝前走”。“我是每比完一个项目或赛事,就放下一个,然后去准备下一个。无论得到多少枚金牌,只要走下领奖台就翻篇归零了。我最终还是要回归训练,回归日常的生活。”往前走,洛杉矶残奥会将在4年之后。她说:“下一届残奥会我肯定会参加的。四年后的洛杉矶,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