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还是欠点火候 意难平的一场平局 英国足球管理走得太快了吗 29年后最近的一次 用兵千日?
第A02版:专栏 2024-10-28

英国足球管理走得太快了吗

朱润宇

朱润宇

时隔大半年,英国政府再度启动对《足球治理法案》的讨论。

今年3月,这份法案首次推出,但因7月的提前大选被暂时搁置,导致如今法案不得不重新开始。10月,新政府上台,对法案做了些修改,并继续讨论。

法案的重点在于:保留降级球队在一定年限内获得降级补贴的“降落伞机制”;增加球迷参与和改善比赛中的平等、多样性和包容性,这意味着俱乐部需要与球迷讨论票价、球场搬迁计划等;批准俱乐部收购时,新成立的监管机构将不再需要考虑政府和贸易政策,试图表明监管机构独立于英国政府。

作为一个独立的联赛管理机构,英超联赛表示,有效的监管模式也许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但“仍对监管框架感到担忧”,因为严格的监管以及监管机构介入,可能会对英超联赛的竞争力、俱乐部投资世界级人才、推动联赛吸引力等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边,与英超没有关系、负责管理英格兰足球的英足总,就没有“先肯定后质疑”,而是表态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有必要进行独立监管。简单来说,被管的不希望监管,也不愿意看到相关机构的介入,因为监管会带来束缚,没了创新,谈何创造吸引力?而监管认为,如果自己不介入,出了问题还是自己背锅挨骂。

每一方都有道理,但也有缺陷。“让球迷重新成为比赛核心”,是法案中的一大要义。这符合球迷是俱乐部“衣食父母”的现实,但随着社交媒体、年轻球迷数量增长,偏集体的“俱乐部文化”,正过渡至偏个人的“球星文化”。一个哈兰德的球迷,或许只是喜欢挪威球星,但难给曼城直接带去经济效益。年轻球迷群体,更喜欢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直接“近距离”关注偶像本人的动态。

相较之下,年长一些的球迷,更会长期关注某一俱乐部。同时,因为该群体往往更有经济实力,给球队创造经济利益。

英超和英足总不同的表态,也是如此。在英超层面,比如哈兰德现在为曼城创造的影响力、经济效益和成绩,全球共睹。但如果曼城与哈兰德的合同,因监管机构插一脚而泡汤,对俱乐部来说,找谁要说法?英足总所谓的同意监管,也没有表明这个界限应该在哪里,是让英超吃亏,还是让监管机构显得没有公信力?

能举全国之力应对足球治理,英国走在了前面。但走得是不是太快,还要等法案正式落地。走得快是件好事,但走得太快就未必如此,尺度的拿捏很重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