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
上海海港俱乐部成立10周年,10年里,年轻的海港俱乐部夺得了三座中超联赛冠军奖杯。
在海港队成立之前20年,同城的上海申花队已经成立了。上海申花延续了上海足球的历史,在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上海足球的历史痕迹。上海许多球迷支持申花,就像是支持他们过去的上海足球队,这是一种传承。
不得不承认上海海港队一出生,就处于明显的弱势。虽然他们在足球上的作为一点也不比申花差,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先天不足的弱势不容易挽回。
申花俱乐部把上海足球的所有都继承了下来,不仅有上海足球巨大影响力,还有曲折的历史。而年轻的上海海港缺少这一重要的历史。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海港队就像是大户人家的儿子,一出生就吃穿不愁,上最好的学校,请最贵的家教,享受最好的待遇。当然,儿子也争气,考试基本上门门优秀。但是,相比年长20岁的申花的几度坎坷,甚至为了生存而要跋涉千里去西南,那更令人动情。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海港队的成绩如此优秀,仍然缺少上海更多球迷群支持的原因吧。
球迷支持自己的球队,不必大惊小怪,这也是俱乐部球迷文化的一种,同城两支队伍各有自己的拥趸和死忠也很正常。但如果剑拔弩张势如水火,这就不能用什么文化来说明了。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只有对足球的包容,并无对同城俱乐部的水火不容,这是文化,也是文明。
对海港俱乐部和球迷而言,我认为需要在“上海本土”上多做文章,尤其要重视与上海本地的关联,利用根宝基地和本地球员优势,宣传“上海年轻力量”或“上海青训骄傲”的主题,努力塑造自己同样是上海年轻一代代表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吸引年轻球迷,还能逐渐增强球队的地方归属感。
他们也可以建立独特的海港球迷文化,或推动球迷自发形成有标志性的专属的助威口号,仪式更本地化。只有融入本地,把根牢牢地扎在本土,才是最好的归属,上海这块土地才是海港足球的荣兴之地。毕竟,一座城市有两家数一数二的顶级俱乐部,这是上海的荣耀,也是上海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