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体特派记者
短道速滑一票难求,花样滑冰一票难求,就连以往印象中相对没那么抢手的冰球、冰壶等项目,想要在官方售票网站上刷到它们的余票,也需要好运加持。
在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式开幕前,不少人已经感受到了这项综合性冰雪盛会的热度,而在一票难求的背后,既有“三亿人上冰雪”实打实的助推,也有针对体育场馆长期且绿色发展的冷静思考。
本版撰稿 特派记者章丽倩 发自哈尔滨
和冬奥会一样,本届哈尔滨亚冬会涉及到冰上、雪上两个赛区,秉持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这回所有的比赛场馆都是由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而来,迈出了零新建和继续探索绿色“利旧”的重要一步。
对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综合性运动会来说,如何避免新建的比赛场馆在办赛过后沦为不便继续开发利用的“白象”,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课题。所以,即便对原有场馆“利旧”开发会存在看台容量较有限、相关人员工作区域也较少的先天短板,但这回哈尔滨还是围绕绿色和“利旧”做起了文章。
本届亚冬会的冰上项目共涉及到五处场地,分别为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共将产生13枚金牌)、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速度滑冰,产生14枚金牌)、哈尔滨市冰球馆(男子冰球,产生一枚金牌)、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女子冰球,产生一枚金牌)、哈尔滨市平房区冰壶馆(冰壶,产生三枚金牌)。这五处场馆中,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的综合馆和速滑馆曾是第三届亚冬会(1996年哈尔滨)的比赛场馆,而哈尔滨市冰球馆的历史背景还更加丰富,不仅是当年那届亚冬会的主要办赛场地,彼时还承担着开闭幕式的重任。
再看雪上赛区,本届亚冬会所有雪上项目的金牌都将在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它被大家更熟知的名字应该是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内产生。1996年,当中国第一次成为亚冬会的东道主时,这处如今集竞技滑雪和旅游滑雪于一体的著名综合性滑雪场,它就已经是当时雪上项目的办赛场地了。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都被称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祥地”和“冠军的摇篮”。在早先已拥有不少覆盖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功能的冰雪场地的基础上,此次哈尔滨亚冬会将比赛场馆的用力方向锁定在了绿色和“利旧”上,这正是一种结合了时代背景的因地制宜。
以冰上项目的场馆为例,据记者了解,此次升级就主要集中在了制冷、除湿、照明、采暖、网络等功能上,并且之前已全部通过了安全检测和比赛测试。
短道速滑今开场,中国队目标多金
亚冬会创办于1986年,如今办到了第九届。回顾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这片舞台上登顶领奖台的历史,短道速滑项目排在了绝对的前列。在前八届亚冬会上,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已赢得29枚金牌,另还有19枚银牌和19枚铜牌的入账。中国的亚冬会金牌大户项目往后数,速度滑冰(16金)、冬季两项(15金)、花样滑冰(15金)等才排得上号。而对这支国字号的荣誉之师来说,他们此行哈尔滨的目标就是要每金必争,为米兰冬奥周期吹响号角。
聚焦本届哈尔滨亚冬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派出了最精锐的阵容,在六男六女的运动员名单中,范可新、刘少昂、林孝埈、刘少林等焦点选手的名字均在列。将中国男队和中国女队比较一下的话不难发现,还是男队的综合实力更强,无论在个人项目还是接力项目上都拥有更大的夺金把握。由于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和亚冬会赛程有冲突,所以亚冬会特意压缩了短道速滑项目的赛程,而今天就是该项目三个比赛日的第一天。
今天中国队内的大忙人当属林孝埈,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他将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男子1000米、男子1500米和2000米混合接力四个项目中出战。从奥运会到世锦赛,尽管林孝埈之前已收入过许许多多的荣誉,但具体到参加亚冬会的话,这却是他的头一遭。“亚冬会是我唯一没有拿过金牌的赛事,我正在认真备战,和教练、队友充分交流沟通。最期待在男子5000米接力和2000米混合接力上能拿金牌。运动员们都是流着血和泪在认真准备比赛,所以我对金牌很渴望。”
林孝埈的目标是亚冬会,但又不仅仅是亚冬会,一年后的米兰冬奥会也是他的心之所向。“我有长远的目标,也有每年的目标,每天都要去尽全力……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想用成绩来回报大家。我要和队友们一起努力,一定要为中国队赢得更多的金牌。”
在林孝埈转籍加入中国的过程中,错过北京冬奥会是他和他的许多支持者共同的遗憾。一定程度上,这也让米兰冬奥会之于他变得更加重要。在向目标全力拼搏的过程中,28岁的林孝埈在近日一次接受采访中也讲到了运动寿命的话题。“早晚有一天,我肯定也是会退役的。除了我之外,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来关注短道速滑和年轻的队员们。我希望去推动这个项目,等我退役之后,可能我会去从事和短道速滑相关的工作。”
当然,林孝埈和他的队友们,他们的当务之急还是要把亚冬会先稳稳“拿捏”。在亚洲滑冰联盟短道速滑项目技术代表徐迅看来,目前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内的这块冰面,已为运动员们创造好成绩提供了先决保障。徐迅介绍说,根据场馆提供的数据显示,场馆冰面的温度在零下六到七摄氏度之间,室内温度能达到12到15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是35%。“根据我们多年参加国际大赛的经验,包括国际滑联比赛的要求,(这些)应该是非常适合运动员滑出好成绩的条件。接力(比赛)的时候,有可能20个人在跑道上,对冰面损坏也很严重。所以我们技术(代表)、裁判团队每次比赛之前都要对冰面进行认真复查,每一场比赛之前,几个裁判长都会绕着圈看,有问题的话马上修补。”
中央大街成“亚冬乐园”最大旗舰店奋斗至半夜
哈尔滨中央大街,鼎鼎有名的地标,如今这儿却是被仿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滨滨”和“妮妮”,装点成了“亚冬主题乐园”。天南海北的游客和操着本地口音的市民们来到这里合影留念,同时也刷刷地推动着本届亚冬会特许商品的销量。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10分钟里,本届亚冬会最大特许零售旗舰店的负责人李江山前前后后接了五个电话,都是来问这两天的打烊时间。“为了接待好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顾客,我们特意把开幕前后这几天的关门时间从原本的晚上10点延到了11点。我们的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最多可以同时接待2000人。虽然哈尔滨很冷,但我们店里的销售却很热火。”确切来说,这家亚冬会最大的特许零售旗舰店并没有直接开在中央大街上,而是还隔着两三分钟的步行距离,但由于这儿面积大、品类最全、备货也多,所以就成为了很多消费者前来扫货的首选。
说到哪个品类的亚冬会商品卖得最好,真是一点悬念都没有,稳站中心位的仍旧是徽章。“徽章轻便,价格友好,款式也多,不仅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还有挺多志愿者和其他的赛会工作人员也会前来选购。实际上,这回一直到亚冬会闭幕,我们店里都设有哈尔滨国际体育徽章展和徽章交换市集。”该旗舰店负责人李江山介绍道。
在徽章展的陈列区域,有一套虽被制作完成却没有机会去履行使命的徽章让记者印象较深,就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为参加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制作的代表团徽章。结果,因彼时国际形势复杂,中国未能照计划参赛,这套徽章就此尘封多年。而在徽章展的隔壁,则是特别符合哈尔滨气候的室内徽章交换市集。在动辄零下20摄氏度的冰城,传统的徽章收集爱好者在赛事相关场馆外围守株待兔式的交换模式显然不可行,改到温暖且“亚冬氛围”较高的室内环境后,这条件无疑就理想多了。在记者参观徽章展陈列品的七八分钟里,就看到有好几拨赛会志愿者和爱好者在市集前驻足和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