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闻超
0比4,从比分来看有点大,但从过程来看,又没什么不合理。面对日本国内足坛双冠王,海港输得没什么脾气。原因有许多,但总离不开“实力”二字。
就在几天前,海港在超级杯上2比3不敌申花,其中一度在进入伤停补时阶段还曾2比1领先。当时输球后,外界对海港还是给予了一定认可,毕竟能够在外援阵容大幅度调整且磨合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还能一度领先上赛季与自己一路争冠的对手,这一点看似并不容易。正因如此,各方普遍认为海港在中超赛场仍然具备十足的竞争力。
但是,这样的“竞争力”到了亚冠赛场很快就被削弱许多。面对神户胜利船,海港整场被对手压制,没有形成一次绝佳的破门机会。这样的场景才真正体现出球队的实力变化和阵容磨合欠缺带来的影响。从超级杯到亚冠,海港体现出的竞争力差别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日足球的差别。
回到海港自身。两场比赛失七球让穆斯卡特的战术要求在赛后形成了讨论。所有人都知道,海港要打进攻、打整体、走地面,有声音指出,坚持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时候或者某些时段是否可以考虑一些变化?比如超级杯在领先后的选择,又比如对阵日本球队时,是否要采取贯穿全场的地面推进组织方式?毕竟这恰恰也是对手的强项……但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越是这样困难的时刻,越是要坚持自己,只有这样长此以往才能形成真正的体系并得以延续,哪怕这样的过程中需要牺牲一些成绩。
不管怎么说,这个赛季的海港或许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局面,在上赛季收获荣耀后,这也令球队和穆斯卡特有一定“资本”去应对。换个角度来说,足球这样的两面性同样是一种魅力,如何取舍?要看球队自己的选择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