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偶像,不激动很难。但此次专访柳海光,却如沐春风。
从1982年世界杯开始看球起,柳海光和唐尧东这“一高一快”在东京取得的两个进球帮助国足打进1988年汉城奥运对我而言是上世纪80年代最美的瞬间。若干年后,在上海足协主席办公室里采访柳海光。他的儒雅和平易近人,立时消除了之前些微的忐忑。
海光主席个子是高,但没想象中“高不可攀”,他的性格更是平和,待人亲切。想来这也是他读书很好所养成的。“那时候上海的体校,对学习还是很重视的。”柳海光对自己的球员生涯很骄傲,而更多是对足球的挚爱。“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把事情做好。”这份挚爱也包括了对后辈的关爱。当看到《东方体育日报》头版刊登的刘诚宇在U20亚洲杯上的比赛照片时,海光主席饱含深意地说道:“我是9号,他也是9号……”
读书好,所以海光主席做事情很会用脑子,记忆力也好。对于《东方体育日报》从最早的《体育导报》到《新民体育报》再到现在的沿袭如数家珍。1991年退役之后他成为成功的商人,锻炼了管理能力也扩大了人脉资源。成为足协主席,和这些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希望我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从2020年到2025年,海光主席和上海足协做了些事情,尤其是青训工作出了些成绩。培育了健康的联赛体系,扩大了足球后备人才库和教练团队,也培养出一些男女足国脚等。这是他作为足球专业人士的特长,而他从商的背景则帮足协解决了很多资金问题。用打造“明日之星冠军杯”“上海市足球青少年俱乐部联赛”等IP赛事来吸引社会资金的加入,商业开发也取得成效,让足协有了越来越强的自我造血机能。
能力有,最重要的是海光主席的敬业精神。约好的采访略有推迟,“在我这儿太正常了,一拨一拨从不间断,但越忙就说明事情越有起色。”听说刚见过的是李华筠。“他也在做青训工作。”柳海光给我看了他和李华筠的合影。这位在1983年世青赛和范·巴斯滕一起被誉为“六大未来之星”的“快马”,也是我儿时的偶像。
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代表着中国足球“高”的柳海光这儿又见到了代表中国足球“快”的李华筠(照片),是偶然,但未尝就不是冥冥中的必然——预示着中国足球将会变“强”。上世纪80年代的国脚还在老骥伏枥,中国足球必大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