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市场红火专业队人才难觅,击剑人才培养需精准施策 小试锋芒,淬炼全运之“剑”
第A10版:击剑 2025-04-30

市场红火专业队人才难觅,击剑人才培养需精准施策

丁荣

文/丁荣

在这次全国击剑冠军赛分站赛(佩剑第二站)前一周,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击剑比赛第二站暨上海市青少年击剑冠军赛吸引了1800余名青少年选手、近2500人次参赛。据官方统计,上海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注册人数达3230人,位列全市体育各项目第四,上海青少年击剑运动发展态势一片蓬勃。社会上,各式各样,分门别类的击剑培训机构多达百家,然而,在市场红火的背后,专业队却面临着人才难觅的困境。

多名上海击剑一线队、二线队教练无奈表示,市场繁荣并未带来专业队人才的涌入。看中并想招入专业队的队员不愿来,而主动想来的队员又难以达到专业队的要求,这种“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的尴尬局面,反映出市场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脱节。

从项目本身来看,击剑项目市场化程度高,众多培训机构纷纷开设击剑课程。但为迎合家长快速见效的心理,社会俱乐部往往重比赛实操技术和战术教学,轻基本功训练。这样的做法,让他们在招生中“卷赢”了少体校,但却导致许多青少年选手虽在青少年赛场崭露头角,却因基础不牢,进入专业队后难以与功底深厚的队员抗衡,无法适应更高水平的竞争。

在办训模式上,上海佩剑项目仍保留传统的一、二、三线训练网络,相对单一。而重剑和花剑项目虽存在多支办训队伍,但多头管理、布局复杂,家长经常要面临“选择题”,也加剧了内部的竞争与内耗。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培养,也制约了上海击剑项目的整体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为上海击剑项目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上海击剑项目在普及和一线单位布局方面存在问题,亟需体育部门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于三个剑种,应采取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比如,针对佩剑项目,可以在市区训练单位设置青训队方式,进一步加强输送后备人才的质量,精益求精;对于重剑项目,应当进一步发挥上海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全国招生优势,与市竞体中心自剑中心的上海重剑队形成优势互补、队伍共建;花剑项目则可进一步发挥上海市优秀运动队联办政策的优势,进一步探索校办一线、区办一线发展的新路径。同时,通过绩效评估、参赛任务等串联,进一步加强一线与重点二线市体校的紧密结合,共同承担起学青会、全国青少年比赛的组队参赛任务。

综上所述,上海击剑项目要延续辉煌,就必须正视市场红火与专业队人才难觅的矛盾,在人才培养上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精准施策,才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的多元参与,形成开放共赢、充满活力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