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小德领导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协会PTPA,赢了ATP。
今年3月,PTPA和22名球员对包括ATP、WTA、ITF、国际网球诚信机构ITIA四大协会在全球多地提起诉讼,认为它们“像一个垄断集团”在运作,建立了一个“腐败的体系”。自那时起,各方之间的矛盾白热化,也进一步公开化。
5月8日,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裁定,ATP、WTA和ITF不得对参与集体诉讼的球员实施报复,ATP等之前要求球员签署“不支持诉讼声明信”构成“胁迫性、威胁性或潜在滥用性”操作。法院的依据在于,ATP董事会曾就此向谢尔顿、小兹维列夫两位球员施压,被解读为威胁到起诉者的职业生涯及福利。
根据PTPA提交至该院的诉状,ATP等机构相互勾结,以减少竞争、操纵奖金。
这次PTPA能赢,至少说明ATP要求球员不提起诉讼的做法存在问题。这一做法的源头,到底是为了维护其管理方的地位,还是没有足够能力用实际行动说服球员?如果现在的诉讼继续发酵,危及网坛现有管理机构的地位,ATP又会如何应对?
诉讼并非一帆风顺。原本,英国球员杰伊·克拉克也是本次集体诉讼的原告之一,但随后表示,支持PTPA的观点,但自己并不完全认同案件的推进方式,当下更想注重网球。
自建立之初,PTPA以球员自发、站在管理者对立面的形象出现。支持者认为,这是维护球员利益的新途径,至少有组织会监管管理方的运作;在反对者看来,应更多强调网坛的团结,而不是分裂。
不论是PTPA一直“找茬”,还是为球员争夺更多权益,只要一有动作,ATP等管理方就成为了“无能”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何有些球员,对PTPA又尊重但又想保持距离。但问题在于,现在想谈团结的前提,是保障球员利益。在网坛还没有过度商业化之前,不存在一年的赛程长达11个月、比赛地点横跨几大洲等额外压力。当下赛事总奖金一直上涨,但也只有高排名球员得利,球员间的奖金差距越拉越大。这些现实因素,都让球员越来越不满。
或许管理方会给出不一样的解释,认为这些都是“变革”的一部分,但关键在于PTPA长期倡导的“必须以球员为本”的观点。这并非站在ATP的对立面,而是让管理方明白,在“变革”之前,先要想想谁是其中核心。
这场胜利,或许只是长期诉讼的一小步,也会是点燃更大变革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