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白思文:熬过困难期,只因舍不得放弃打乒乓……
第A10版:乒乓 2025-05-14
不服输的18岁少女,一路拼搏迈进国乒女一队

白思文:熬过困难期,只因舍不得放弃打乒乓……

程超

3月初,上海运动员白思文获得入选国家乒乓球一队资格。4月,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青年组资格赛中,她获得女单、女团、混双三个项目决赛资格。训练之余,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报撰稿 本报记者 程超

“退无可退时,我把心态放得很平”

4月2日至8日,在湖北省黄石市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资格赛(青年组),代表上海女队出战的白思文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高中阶段就读上海中学。

2023年7月,上海市体育局与华东理工大学签订联办乒乓球项目优秀运动队协议。联办优秀运动队以来,华东理工乒乓球队陆续将白思文、李天阳等16名运动员注册至上海市体育局。十五运乒乓球项目首次增设青年组比赛,旨在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白思文与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的运动员共同组队参赛。

回顾资格赛,过程可谓跌宕起伏。尽管三个项目都获得了决赛资格,但白思文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满意,她给自己打出了“6.5分”,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她坦诚地解释道:“团体赛阶段,我明显感觉自己没有完全放开,进入比赛状态的速度比较慢,发挥得很一般。”在团体赛赛场上,白思文就像一只尚未完全舒展羽翼的小鸟,有些放不开手脚,比赛的节奏和感觉总是差一些。

随着赛程推进,单项赛的到来成为白思文状态的转折点。混双和女单高强度的双线作战,不仅没有让她感到疲惫,反而激发了她潜藏的能量。“混双比赛开始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状态被调动起来了,那种全身心投入比赛的感觉回来了。到了女单小组赛,我发挥得也不错。不管面对比我小几岁的对手,我都抱着冲击的心态去打,每一分都拼尽全力。”在混双赛场上,白思文与搭档配合默契,早早拿到资格。女单小组赛中,她更是火力全开,面对年轻的对手,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和顽强的斗志,顺利出线。

然而,女单比赛并非一帆风顺。小组赛结束后,距离淘汰赛开始之间有一天的间隔,这一天却让白思文的状态出现了波动。“时隔一天,再上场打比赛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首个比赛时的状态,整个人都不在节奏上。一上去比赛就大比分0比3落后,当时我整个人在场上都发蒙。”回忆起这场比赛,白思文有一丝后怕。但在绝境之下,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激发了出来。“真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自己反而没有那么着急了,我把心态放得很平。因为我不想输球,所以只能尝试各种方法去改变困难的局面。”她迅速调整战术,不再盲目发力,而是更加注重球的落点和节奏的控制。最终,她成功实现了逆转。

这场逆转不仅让白思文收获了胜利,更让她深刻认识到,在赛程密集、身兼多个项目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将是她未来需要不断攻克的课题。

半年时间从二队升入一队

“这是一个新起点,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2024年9月,白思文在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女单第五名,凭借这个成绩,她成功入选中国国家青年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参加这个比赛之前,白思文一度将它视为自己乒乓球生涯的“最后一舞”。去年上半年的国家队选拔赛,她发挥不佳,成绩不太理想。与此同时,高考的压力也如影随形,这让她陷入了迷茫,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心里特别失落。再加上要准备高考,我就想是不是应该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放弃乒乓球。”那段时间里,白思文的内心十分纠结和痛苦,一边是热爱的乒乓球,一边是现实的压力,她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好在,对乒乓球的那份热爱还是战胜了一切。“我真的舍不得放弃打球,所以咬咬牙,决定再坚持一下。”正是这份坚持,让白思文熬过了困难期,也让她更加坚定地在乒乓球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今年3月,在2025年国家乒乓球女一队进队选拔赛中,白思文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这次选拔赛,她在最后一刻搭上了进入一队的末班车。“第一轮16进8的时候,我就输了比赛,当时心里特别沮丧。第二轮8进4,我又输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糟糕。到了第三轮打到冠亚军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忐忑和紧张。”在接连两轮失利后,白思文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进入一队。

然而,教练和臧老师的鼓励让她重新找回了信心。“他们对我说,不要有太多顾虑,输了就当作是给自己增加一次宝贵的经历。听了他们的话,我试着丢掉包袱,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在最后一轮比赛中,白思文放下了所有的压力,轻装上阵,最终拿到了通往天坛东路(国乒训练基地)的资格。

进入国家队后,白思文有着清醒的认识。她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人才济济的国家女乒一队,她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跟上大姐姐们的步伐,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世界冠军。

2025年,18岁的白思文迎来人生重要节点。开年至今她完成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顺利进入国家队,也完成了大学入学前的单招考试。采访最后,记者问她想对18岁的自己说点什么时,她回答道:“保持一直想往上拼的心态,继续努力。”

“喜欢数学推理,一直算到解出来”

2007年7月,白思文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5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在父母身边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而白思文却在这个时候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幼儿园旁边的小学来选人,生性活泼爱动的她被老师选中去接触运动,就这样,她踏上了乒乓球之路。回忆起最初的经历,白思文笑着说:“当时就是觉得好玩,根本没想到后来会一直坚持下来,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白思文家庭体育氛围谈不上浓厚,父母都不是体育从业者。她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还有弟弟。虽然家人们不擅长体育,但他们一直是白思文最坚实的后盾,全力支持着她的选择。尤其是她的爸爸,经常和她聊球。“小时候,爸爸会给我讲一些打球的思路,虽然他不是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但那些经验和想法也会给我带来启发。”随着年龄的增长,白思文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有时候会“逃避”和爸爸聊球,但家人对她的关心从未减少。即使无法到现场为她加油助威,他们也会守在屏幕前关注着白思文的表现。

小学四年级后,为了追求更高的乒乓球水平,白思文加入到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华理乒乓队总教练臧玉英回忆道:“当时看中她是因为身高臂长、爆发力好,打球比较‘虎’,不容易怯场。”在乒乓运动员从小选才的过程中,先天条件和心理层面往往是衡量的重点,恰好这两点白思文都占据。

白思文的打法是右手横板,正手反胶、反手生胶。启蒙阶段,她虽然力量出色,但反手位摩擦的感觉有所欠缺。在教练的建议下,她开始尝试打颗粒。“打生胶后,我发现自己在弹击和找合力点上更容易找到感觉,这种打法比较适合我。”确立打法后,白思文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在同年龄段的运动员中逐渐崭露头角。

在上海“乒乓球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下,一边打球一边学习,是白思文生活的常态。小时候,她读书成绩就很是不错,即使进行专业化训练后,也没有耽误学业。高中阶段她就读上海中学乒羽班,与绝大多数女孩擅长文科不同,白思文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喜欢数学推理的过程,如果有题目我解答不出来,我就会一直算,直到把它解出来为止。”从她的话语中,能感受到这个小姑娘性格中那股不服输的韧性。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身边,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训练,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刚来上海的时候,有时候训练累了或者遇到困难,就会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咬咬牙就坚持过来了。”白思文感慨地说道,“作为运动员,很多时候都需要独自去面对一些事情,这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我比较独立的性格。”

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的日子里,白思文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上午在上海中学乒羽班文化课学习,下午和晚上乒乓球训练课,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她学会了如何在训练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