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赵睿
东亚杯首轮比赛,中国男足0比3完败于韩国队,队伍的表现遭到了外界的广泛批评。
客观地看待代理主教练久尔杰维奇的排兵布阵,阵型重回双后腰;中卫朱辰杰和蒋圣龙搭档;王钰栋和蒯纪闻这样的后起之秀进入首发名单;除了吾米提江客串左后卫,其他队员都在其踢联赛时的位置上,队员使用上中规中矩;首发阵容里只有吾、蒯没有踢过世预赛,“9老带2新”的新老交替做法靠谱儿;开场阶段中国队试图通过将球控制在脚下,进攻利用边路速度等设计和安排没大毛病,也较符合赛前的外界分析。
比赛第8分钟,后腰黄政宇没有限制住韩国队李东炅,被其过掉后从右路横向带球,突然起脚兜出漂亮的弧线球直挂中国队球门后角得分。这个球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主要是中国队两名后腰的间距过大,另一名后腰高天意来不及弥补黄政宇被过掉后暴露出的空当,给了对手舒服起脚的机会。中国队丢的第二球在第21分钟,韩国队左后卫边路斜传禁区,中锋头球轻松破门,防守队员都在各自位置上,却找不到球的落点,这个失分沉重打击了士气。
记者自2021赛季以来跟踪观察中超一支前六名队伍的比赛大数据,比较之后发现,在表现球队竞争力的数据方面,例如全队总跑动距离、冲刺距离和次数、边后卫助攻时间间隔等方面,数年来一直比较稳定,换句话说,没有明显提升,或者有些提高,但微不足道。中超联赛的“慢节奏”令我们的球员失去在亚洲足坛的竞争力,稍留意中超球队近三年的亚冠联赛战绩就一目了然。
来到国家队层面,队员虽然身在亚洲赛场,但脑子多半还停留中超的镜像里,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