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些年的实践和案例来看,当体育赛事活动和成熟商圈结合到一块儿,往往能起到“1+1>2”的效果。这种混搭既符合城市体育消费模式转型的趋势,也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周围一有大活动,我们肯定比平时忙。”何先生在富民路上经营着一家餐吧,从他那里走到静安寺就600多米,标准的商圈辐射范围。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周六,一场在附近静安嘉里中心举行的大活动,果然让餐吧的单日销售额在往日周末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几乎翻番。
8月2日,一场名为“夏日乐挑战”的活动在静安嘉里中心,确切地说是紧邻静安嘉里中心的安义路上热闹开场。据记者了解,这是该活动连续第三年登陆繁华的静安寺商圈,将安义路变成“限时运动场”,并设置夏日传球、乐攀夏日、绳趣探险、动感迷宫等十余项妙趣横生的项目。当日现场,有近两千位运动爱好者参与了活动,除了上文提到的趣味项目外,他们中的部分人还体验了包括瑜伽、有氧、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等在内的热汗专场。
“平日人来车往的马路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而且还有这么多参赛者,并且现场布置得也很有氛围感,这样的参赛体验还挺特别的。”在参加完夏日传球和绳趣探险两个项目后,平日在附近写字楼里上班的何嘉莉就已经全身都被汗水浸湿了,不过状态却比吹空调时还好,有种全身筋骨都活动开了的感觉。在稍稍休息后,何嘉莉又和组队的朋友们一道,继续他们下一个项目的挑战。
据了解,2025年“夏日乐挑战”吸引了全国42个城市近六千人报名、近1500支队伍参赛。这回在上海区域进阶赛摘得桂冠的“TR竞技”队,接下来将向全国总冠军发起终极挑战。
同样是面向大众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与早些年场地选择大多锁定专门的体育场馆不同,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赛事和活动选择“走出去”——走入城市街巷,走入生活场景,走入商圈的烟火气和便利配套。
“在不确定周末这里停车空位是否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几个还是选择了地铁绿色出行。商圈这里有好几条地铁线路,出行很方便。”唐尼是一位运动达人,这回他是跟平日健身时认识的朋友们一起组队参加了“夏日乐挑战”上海区域进阶赛。虽然8月2日那天的上海依旧比较热,空气中湿度不小,时不时地天空中还会落下雨水,不过,由于活动现场就设在配套较完备的成熟商圈,且不少参赛者早先已做了功课,所以就像唐尼和他的朋友们说的,“出一身大汗,浑身适宜。”
另外,对部分参赛者来说,他们在活动现场还过了一把追星瘾。作为娱乐圈的健身励志代表,那天贾玲也来到了现场,自称“又菜又爱玩”的她不仅为参赛者们加油鼓劲,还上场挑战了多个项目。
从号召“三进” 到成为潮流标配
在“体育+经济”的这条赛道上,曾经需要官方发起号召的事儿,如今已渐渐成为了都市里的潮流标配。
2024年上半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鼓励各地将体育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与景区、街区、商圈融为一体。此举旨在为商圈聚人气,为景区添活力,让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增量。如今看来,由“三进”带动的市场已是越来越大,能量也是越来越足了。
以来自上海市徐汇区的数据为例,2024年全年,该区在商场内共举办赛事活动50余场,商场客流同比增长超过30%,平均营业额同比增长15%。如何将体育赛事和活动的“流量”,实实在在地转变为商圈消费的热量和经济发展的增量,这已经成为吸引多方关注的一道重要课题。
落户商圈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专业竞技类的,市民们的角色是当观众,第二类则是全民健身类的,老百姓就是参赛选手。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专业竞技类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拥有更多的天然关注度,不过,第二类的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如今也在“拉动消费”的这条赛道上开始加速了。
对爱好运动也喜欢参加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市民们来说,如今他们的周末可能是这样度过的。上午,爱好运动的爸爸或者妈妈把孩子送进商圈培训班里上课,然后他们转身就去旁边的场地跟队友们会合并参赛。午餐时间,一家人聚到一起,选一家餐厅进餐。午后是他们的家庭采购时间,如果品类和价格合适的话就可以一趟买齐。
“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快,只去一个地方就能一石二鸟甚至一石更多鸟,那确实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省心,也更有余力来参加活动和巩固业余爱好。”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偏好运动,如今成家升级为妈妈后,何嘉莉也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更多商圈赛事和活动的出现,确实是为她提供了更有余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