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超
WTT横滨冠军赛男单决赛落幕,张本智和打破对王楚钦的八连败纪录后,瞬间登顶社交媒体热搜榜。喧嚣之中,或许多数人难以真正体会运动员的不易,外战失利带给国乒选手的压力,早已远超输赢本身。然而,赛场上的胜负终会翻篇,真正让球迷揪心的是横滨站呈现出的冰火两重天:女单四强席位被中国队悉数包揽,男单战线却仅王楚钦一人闯入四强。
男队的低迷表现,固然有“外协会选手实力提升”的客观因素,但无法掩盖梯队建设中潜藏的隐忧,队伍正逐渐失去赖以制胜的“集团优势”。巴黎奥运周期开启后,“梯队建设”已成为男队反复提及的课题,但现实却是“王楚钦依赖症”日益凸显。梁靖崑、林高远等主力稳定性不足,年轻一代如林诗栋、向鹏虽崭露头角,却始终未能真正扛起大赛重担。当王楚钦状态波动或遭遇强力阻击时,男队便屡屡陷入“孤军深入”的窘迫。
反观女队,从孙颖莎、王曼昱到陈幸同、王艺迪,再到潜力新星蒯曼、陈熠,层层递进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构建起令人安心的梯队厚度屏障。这种人才储备的丰沛,正是女队能包揽四强、始终保持“中国红”主导权的底气所在。
男队梯队建设的薄弱,本质上是顶尖人才“厚度”的匮乏。当女乒“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机已成常态,男队却迟迟未能构建起可持续的“人才森林”。年轻选手缺乏足够的高水平实战锤炼与稳定突破,导致队伍对王楚钦等核心的依赖始终无法缓解。竞技体育的金字塔,若只见塔尖闪耀而塔基不稳,再辉煌的瞬间也难掩根基动摇的长远风险。这将是横滨站过后,更值得国乒男队深思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