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海产姐妹”人捧人高
第A08版:乒乓 2025-08-27

“海产姐妹”人捧人高

欧洲大满贯收三冠,樊振东今日开启德甲之旅 程超

李铭珅 摄

北京时间8月25日,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落下帷幕。中国乒乓球队在本站赛事中收获女单、女双、混双三项冠军,整体表现有亮点也有遗憾。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程超

女单决赛在前两号种子孙颖莎与王曼昱之间展开巅峰对决。这是自多哈世乒赛三个月后,“海产姐妹”再度在国际赛场的女单决赛中上演强强对话。从多哈到瑞典,两人都经历了一段状态起伏。WTT美国大满贯中,孙颖莎与王曼昱双双止步十六强。前者不敌陈熠,后者则负于朱雨玲;半个月后的横滨冠军赛,孙颖莎状态有所回升,最终在决赛中不敌陈幸同获得亚军,而王曼昱输给了陈熠。来到马尔默后,两位最强女单双双强势回归。

孙颖莎目前世界排名第一,正手凌厉、步伐敏捷、心理素质稳定;王曼昱位列世界第二,以反手技术为核心,相持能力强、防守稳健。“海产姐妹”之间的良性竞争不断推动彼此技术共同进步。决赛中,两人交替领先、各胜两局,最终孙颖莎以4比2赢得这场焦点战,职业生涯第四次夺得大满贯女单冠军。此外,她还与王曼昱“强强联手”,在女双决赛中以3比2击败日本组合张本美和/大藤沙月,斩获女双桂冠,成为本站赛事的“双冠王”。

夺冠后,孙颖莎表示:“非常开心能在瑞典首次举办大满贯赛事中夺得最后的冠军。这场比赛的每一局都至关重要,尤其是比分胶着之时,对心理素质和战术执行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今天我和曼昱都发挥得极为出色,曼昱展现出的拼劲,以及她在落后时积极想办法、寻求突破与变化的态度,都非常值得肯定。我们彼此非常熟悉,就像昨天所说,无论最后谁赢谁输,都期望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分。”

总结瑞典之行,孙颖莎以“圆满”二字概括:“这次瑞典之旅非常圆满,单打和双打都夺冠,我特别开心。和曼昱隔了这么久再次搭档双打还能夺冠,我真的非常高兴。能在这站全新的大满贯中夺得女单冠军,对我意义重大。如果明天有时间,我想去看看这里的夕阳,好好放松一下。”

瑞典乒乓球传奇瓦尔德内尔近期也在社交媒体上特意称赞孙颖莎。“莎莎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乒乓球选手。”老瓦表示,“她对乒乓球的理解堪称完美,正手强劲反手凌厉控球精准,无疑是世界上最全面的选手,看她打球真的是赏心悦目!”

本站比赛中,国乒女队表现抢眼,孙颖莎、王曼昱、陈熠、石洵瑶包揽女单四强,提前锁定冠军。全部九名参赛选手在外战中保持不败,展现出强大的集团优势。尤其在迎战日本队时,孙颖莎连续击败早田希娜和伊藤美诚两位核心主力;王曼昱也成功战胜长崎美柚、桥本帆乃香等选手,石洵瑶则击败了新周期中国乒的主要对手之一大藤沙月。

在孙颖莎、王曼昱的带领以及陈熠、石洵瑶、蒯曼等新生代的稳健支撑下,国乒女队不论在单打还是双打赛场,都展现出深厚的梯队底蕴和集团优势,无疑让球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林诗栋有进步,男单丢了集团优势

在男单决赛中,林诗栋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追分战。从1比3落后的绝境中奋起直追,将比分顽强扳平,可惜最终未能复刻半决赛的逆转奇迹,以总比分3比4惜败于巴黎奥运会银牌得主、主场作战的瑞典选手莫雷加德。

赛后,主场夺冠的莫雷加德难掩激动之情,言语间满是难以置信:“2025年的这个时刻,我至今不敢相信!能在家乡赢得WTT大满贯冠军,我太开心、太骄傲了。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作为首位在这样的顶级赛事中主场夺冠的欧洲选手,这种感觉简直好得不真实,站在这里举起冠军奖杯,一切都像一场梦。”

事实上,林诗栋此次参赛的压力远超赛场内的对抗。本次欧洲大满贯,他身兼男单、男双、混双三个项目,且在三条战线上均成功打进决赛,一定程度上扛起了国乒男队“主心骨”的重任。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男单决赛前24小时内,他连续征战混双决赛、男双决赛和男单半决赛三场高强度比赛,体能储备遭遇严峻考验。这种密集赛程带来的疲劳,或许也为他决赛中的波动埋下了伏笔。

体能之外,这场决赛的遗憾落败,清晰地反映出年轻运动员的成长瓶颈。从技术层面分析,林诗栋的反手质量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多次凭借反手进攻撕开莫雷加德的防线,但正手衔接速度和步伐移动的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对阵莫雷加德的比赛中,他对对手的发球旋转变化、节奏快慢调整适应较慢,前四局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心理素质方面,林诗栋在逆境中追分的能力值得肯定,他多次在关键分上顶住压力,咬住比分实现逆转,展现出超越年龄的韧性。但决胜局中,面对主场观众的助威声浪和莫雷加德的强势反扑,处理球略显急躁,无谓失误明显增多,导致错失冠军。

不过,总体来看林诗栋本站比赛的表现值得肯定。毕竟莫雷加德拥有奥运会决赛的大赛历练,这种全方位的经验积累,正是林诗栋目前所欠缺的。相较于那些经历过奥运会、世锦赛等顶级赛事洗礼的世界强手,中国男队的新生力量在大赛经验上明显不足,在场上应对突发状况、处理棘手局面的能力也有待加强。他们亟需在更多国际大赛中历练,持续提升自身硬实力以及阅读比赛、调整战术的综合能力。这既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他们拿出足够的勇气、胆识与拼劲。

除林诗栋外,其他国乒男选手的表现有些“暗淡无光”。林高远、向鹏、梁靖崑、陈垣宇、温瑞博五名选手都输掉“外战”,暴露出队伍在新老交替阶段丢失了集团优势。反观本次赛事,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欧洲选手占据了男单四强中的三席,除莫雷加德外,还有法国选手西蒙·高茨、德国选手贝内迪克特·杜达。欧洲男线整体实力的提升,无疑给国乒男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检验欧洲乒坛成色,樊振东德甲之行备受期待

在世界乒坛格局悄然演变、欧洲男子乒乓球队进步显著的当下,奥运冠军樊振东即将开启的德甲联赛之旅,无疑备受瞩目。据官方信息披露,樊振东8月27日会出席其加盟的萨尔布吕肯乒乓球俱乐部新赛季首场新闻发布会,正式拉开留洋序幕。更令人期待的是,8月31日德甲联赛首轮,萨尔布吕肯对阵贝格诺伊施塔特的比赛中,樊振东就将迎来自己在欧洲职业联赛的首秀。

樊振东此次远赴欧洲参赛,似乎只是一位顶尖运动员正常的职业选择,但深究背后价值,这次德甲之旅早已超越个人赛场胜负的范畴,蕴含着多重深层意义。它既是检验当前欧洲男子乒坛真实竞技成色的“试金石”,更是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动应对全球乒坛格局变化、布局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一步。

对樊振东个人而言,此次德甲之行绝非简单的“技术输出”或“实力展示”。尽管他早已凭借在奥运会、世锦赛等顶级赛事中的卓越表现,成为世界乒坛公认的顶尖选手,技术实力与比赛经验均处于世界一流水准,但欧洲选手独特的技战术风格与比赛节奏,仍将为他带来全新的挑战与成长空间。不同于亚洲选手普遍偏向快速衔接、近台控制的打法,欧洲选手多数以大力弧圈为核心技术,兼具强劲的中远台相持能力,更有着敢于在比赛中尝试创新战术的开放心态。这种风格上的差异,迫使樊振东在比赛中思考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对手调整战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战术体系;同时,高强度、高对抗性的联赛氛围,也能帮助他持续校准比赛状态,在每一场实战中打磨细节、提升临场应变能力,为未来冲击更多国际大赛冠军积累更全面的竞争力。

若跳出个人层面,从国乒男队的整体发展视角来看,樊振东的德甲之行更是国乒应对世界乒坛格局变化的重要转折点。长期以来,国乒男队虽有集团优势,却也面临“对手研究透彻、打法渐被适应”的问题。让顶尖选手深入欧洲联赛,既能近距离观察欧洲选手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也能促进中外乒乓技术的交流融合,避免“闭门造车”式的技术固化。

当樊振东站在德甲联赛的赛场上,他身上承载的早已不只是个人的职业理想,更代表着国乒男队的当下实力与未来愿景。既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乒乓“薪火相传”的顶尖水准,也是以自身为桥梁,推动乒乓球这项运动走向更开放、更多元的未来。这场亚欧大陆两边的乒乓对话,不仅将为全球乒乓球爱好者带来高水平的竞技盛宴,更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世界乒坛的格局走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