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
新的冠军  新的起点  新的征程 石宇奇“鸡蛋壳”成“金刚石”
第A10版:羽毛球 2025-09-03
29岁获得首个世锦赛冠军 羽球男单竞争空前激烈

新的冠军 新的起点 新的征程

问鼎世锦赛后,石宇奇在社交媒体上只写下一句简单的话:“新的冠军头衔,继续努力!”这份淡定与从容,正是历经风雨后的成熟与智慧。

对比林丹在29岁时已经完成奥运会卫冕(2012年伦敦),并手握四个世锦赛冠军(2006、2007、2009、2011)。相比之下,石宇奇的大赛冠军之路起步较晚。这种差异既源于两人技术特点的不同,也反映出世界羽坛竞争格局的变化。林丹的职业生涯以稳定性和持续巅峰著称。他在25岁至30岁期间保持了世界前三的排名,共获得11个世界大赛冠军。石宇奇则经历了更为曲折的成长轨迹:2018年首次进入世锦赛决赛,2019年严重脚踝伤病,2021年东京奥运会八强,2024年巴黎奥运会八强,直至2025年才夺得首个世锦赛冠军。

换句话说,中国羽毛球队男单组自林丹退役后一直面临新老交替的挑战。谌龙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后逐渐淡出,石宇奇成为新一代领军人。但与林丹、谌龙相比,石宇奇的大赛成绩突破来得更晚。林丹在23岁时已获得首个世锦赛冠军(2006年),谌龙在25岁时获得首个世界冠军(2014年世锦赛)。石宇奇直到29岁才获得首个世锦赛冠军,这反映出当前男单竞争的空前激烈。目前世界排名前10的选手中,有七人获得过超级750以上级别冠军,这是林丹职业生涯早期未曾遇到的情况。

而石宇奇的技术特点反映了当代男单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他在本届世锦赛中使用劈吊技术的频率比2018年提高25%,网前小球使用率提高18%,而强攻杀球比例下降15%。这种技术转型使他能够更好地适应多拍相持的现代比赛节奏。相比之下,林丹的技术体系更依靠主动进攻。据统计,林丹在2011年世锦赛的进攻得分占比达到42%,而石宇奇本届世锦赛为35%。这种差异体现了不同时代羽毛球技术发展的特点。在更加均衡的世界羽坛格局中,选手需要更长的成长周期和更全面的技术体系。

参考林丹32岁仍能保持世界前三的排名,石宇奇还有机会争取更多荣誉。他这次的世锦赛冠军标志着中国男单重返世界之巅,也反映出与林丹时代不同的成长路径。但不管怎么说,29岁的石宇奇用这个冠军证明了坚持的价值,也为国羽男单的新老交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他在赛后表示:“这个冠军证明了我的坚持没有白费。但羽毛球是不断进步的运动,我必须继续提高。”这种态度与林丹在2012年获奥运冠军后的发言相似:“每个冠军都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随着巴黎奥运周期的开启,石宇奇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保持状态、避免伤病、应对年轻选手的冲击,将决定他能否延续林丹、谌龙等前辈的辉煌。这次胜利是一个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开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