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郑钦文回来了! 锻造校园排球执裁专业标杆
第A10版:校园排球 2025-09-24
2025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裁判员集训营复旦江湾校区开营

锻造校园排球执裁专业标杆

程超

2025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裁判员集训营圆满举办 实习记者 庄洁 摄

9月20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体育馆内暖意融融,2025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裁判员集训营在此拉开帷幕。来自上海各中小学、高校的40余名体育教师、学生齐聚一堂,在国际级、国家级排球裁判专家的带领下开启专业集训,提升校园排球裁判员业务水平与执裁能力,为上海校园排球运动健康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程超

顶尖专家领衔授课

理论实践双线筑牢执裁基础

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秘书长、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马祖勤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他指出,复旦大学始终将体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重视排球运动在校园中的推广与发展,“协办此次集训营,是我们践行‘体教融合’理念的具体行动,而一支专业、公正的裁判员队伍,更是保障排球比赛有序开展、推动项目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次集训营特意邀请了国内排球裁判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国际级裁判员王骏教授、国家级裁判员杨俊峰教授及国家级裁判员王晓龙副教授,三位专家结合最新规则与实战经验,为学员带来理论+实践的沉浸式教学,让学员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集训营课程设置紧扣专业性与实用性,分为理论学习、理论考核、实践考试三大核心环节,层层递进,助力学员夯实基础。

作为曾执裁巴黎奥运会资格赛、U21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资深专家,王骏教授重点解读了国际排联2025-2028年最新排球竞赛规则。“目前国内因全运会赛程安排,暂未全面启用新规则,但国际赛场已率先实施,掌握新规则是校园裁判与国际接轨的关键。”王骏结合自身执裁经历,用巴黎奥运会资格赛关键球判罚、U21世锦赛自由人战术调整等生动案例,拆解新规则中攻防平衡优化、判罚尺度细化等变化,让原本枯燥的规则条文变得易懂易记。

杨俊峰教授则聚焦排球裁判法,从裁判手势规范、比赛记录流程到临场沟通技巧,逐一进行示范讲解。“裁判手势不仅是信号,更是与运动员、教练员的沟通语言,一个清晰的手势能避免赛场误解。”杨俊峰现场演示了界内球、持球犯规、延误比赛等常用手势,要求学员反复练习直至动作标准。王晓龙副教授则针对规则中的特殊场景判罚进行补充,如多人触球判定、发球踩线争议等,通过模拟案例让学员掌握灵活应对技巧。

理论学习结束后,集训营组织了严格的考核。学员需在工作人员监考下独立完成试卷,内容涵盖新规则要点、裁判法细节及案例分析题。实践考试环节则将考场搬到了排球赛场。根据集训人数,学员被分为多个小组,实战演练执裁技能。学员轮流担任主裁判、副裁判与记录员,全程按照国际排联R4表(裁判员评价表)的标准开展工作,从赛前检查场地器材,到赛中判罚手势与口令,再到赛后填写记录单,每一个环节均严格遵循规范。

育人型裁判理念

让学员收获满满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校园联盟的裁判集训,相比上次,这次的新旧规则衔接讲解太及时了!”静安区华灵学校体育教师、排球教练陈演表示,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她不仅要提升自身执裁能力,还要将规则教给学生,“以前跟队员们讲规则,他们总觉得枯燥,现在学了王骏教授的案例教学法,以后可以结合训练中的失误,现场纠正、讲解犯规点,让孩子们在实战中理解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裁判员培训营活动,还迎来了13位复旦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而对于校园排球裁判员的培养,王骏教授有着更深的思考。他在授课中多次强调,校园裁判员不仅是执裁者,更应是育人者。“面对未成年人运动员,不能只讲规则至上,还要有耐心和人文关怀。比如遇到小队员因判罚情绪激动时,要先安抚情绪,再解释判罚依据,让他们在理解规则的同时,学会尊重裁判、尊重比赛。”王骏认为,校园裁判的成长,不仅能保障比赛公平,更能为排球运动培养潜在人口,“孩子们在规范的比赛中感受到排球的乐趣,才会真正爱上这项运动,这是推动排球事业发展的根本。”

为进一步鼓励学员精进技能,本次集训营明确提出成绩优异者,将在未来的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比赛中获得优先录用资格。这一举措既是对优秀学员的肯定,更是为上海校园排球裁判队伍储备专业人才的重要布局。

本次集训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联合主办,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共同承办,复旦大学、东方体育日报协办。活动的举办,为上海校园排球裁判员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也为校园排球运动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