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一张足球赛门票售价最便宜的超过2000美元,最高接近7000美元,你会不会买?即使是世界杯决赛门票,想必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考虑到往返航班以及决赛期间昂贵的住宿费用,为一场世界杯决赛投入上万美元,这实在太疯狂了。
美加墨世界杯据说已经售出了100万张门票,目前的票价已经高得超出了想象。考虑到本次世界杯总比赛场次超过百场,而美加墨的16座比赛场馆里有12座容量超过6万人,因此已售出的只是一小部分门票。但没人知道剩余的至少500万张票会变成什么价格。国际足联第一次在世界杯中采用了“动态定价”体系,即票价根据实时需求而调整。
这个价格体系在美国职业体育界非常常见,简单来说,就是将落袋为安的购票,变作了浮动风险极大的“投资”。“早鸟”购票者虽得到球票,但也许面临着未来的大幅度降价;一直等到最后时刻的捡漏者或许有机会抄底,但也有很大概率等不到降价,要看球不得不转而求助转售市场(此次官方转售不限定价格,但国际足联将从买卖双方各抽头15%)。
世界杯的绝大多数入场观众都是从境外流入的参赛队支持者。本次世界杯的办赛主体是美国(16座承办场馆中的11座在美国),横跨四个时区,随队观赛的交通成本极大,加之部分参赛国人士需办理繁琐的美国签证,这就意味着相当数量的本土以外观众要早早安排自己的行程,而计划的前提正是“拥有球票”。
今年世俱杯半决赛切尔西对弗鲁米嫩塞的门票曾在赛前发生暴跌,从接近500美元一路下滑为13美元。除了家在赛地或者刚好路过的球迷,其实没人能在世界杯捡到这样的便宜。门票暴跌只是因为需求不足,但世界杯的热度远非世俱杯能比,况且那次特例也只是因为弗鲁米嫩塞意外地杀入半决赛,如果捷克成为世界杯四强之一,或许也有机会在半决赛看到“大幅动态向下”成为现实,但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距离世界杯分组抽签还有一个多月,比赛具体信息几乎为零,只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队确定了小组位置,但仍不知道对手是谁。在目前的情况下,“早鸟购票”就是纯粹的赌博。这场赌博里只有一个赢家——国际足联。用“动态定价”大幅度提高票务销售的上限,用“吃完上家吃下家”的转售系统抽头再割第二波韭菜,国际足联的算盘打得叮当响,至于要不要面孔,自然也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