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气血主要来源有两种,第一是空气,一刻不能停止供应;第二是饮食,就是吃饭,不需要一直都吃。本篇的吃饭,包含零食、饮料、甜品、酒水、正餐、水果等所有饮食。很明显,现代人吃饭的种类非常丰富,所以基本上能满足千奇百怪的吃饭需求。
大多数人吃得都比较中规中矩,最早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吃饭,即祖辈、父辈怎么吃,我们就怎么吃,吃饭模式大致相同。比如以前我们主要吃猪油而少吃植物油,菜吃熟的不吃生的。现在呢,有人根据自己的喜好、理论假设、商业营销或者借鉴外国吃饭模式,就不按传统模式吃饭了。这类吃饭模式,包括轻断食、低碳生酮、8小时饮食、吃沙拉、以杂粮代米面、热量营养素计算、大量水果牛奶、不吃猪油、不吃米饭等。
总之,这么吃饭的人通常认为新的模式更健康、更容易保持身材或有特殊的效果;也会认为旧的模式不够健康,有损身材,或者早就过时该淘汰了。
中国传统饮食模式的核心有两点:五味调和、食饮有节。
五味调和说的是,不同饮食之间的和谐,如番茄炒鸡蛋(不炒鸭蛋);与人体的和谐,如以性质平和的五谷为主食,辅以少肉、少菜、少果。
食饮有节一是说饮食的时节,什么时间吃什么好,如春天吃青菜、吃酸;二是饮食的数量,吃多少好,如荔枝不能吃多不然就上火。
综合来讲,就是身体需要什么,吃饭就怎么吃。饮食中有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必须顺应天时、地利与人和。绝对不是随便拍脑袋,觉得这样吃好,就乱吃一通。好好吃饭,气血肯定充足;不好好吃饭,偏要“不走寻常路”,往往会出问题。
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