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抗疫中特殊的“战友”情 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始终依靠群众  筑牢战疫堡垒 饮水思源——跃丰水塔往事 紧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  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第07版:申城纪实/专版 2022-06-22

饮水思源——跃丰水塔往事

当你驱车或者漫步在凌空北路到跃丰路的这段路上,向东眺望,就会发现一座高耸入云、别具一格的建筑物——水塔。它是极具时代感、曾经令人羡慕的一方地标。

这座水塔由川沙县合庆公社跃丰大队(今浦东新区合庆镇跃丰村)建于1983年。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当地群众习惯饮用河水,之后提倡饮用井水。随着工业化进程,一些地区的井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975年,在合庆水闸河南岸,开挖深井,办起了合庆第一家自来水厂(县办),但杯水车薪。

此时,跃丰大队脱颖而出,异军突起。在村党支部带领下,1970年开始办厂的跃丰大队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到1982年,因上交国家利税多而在川沙县名声鹊起。除上交外,大队在信用社尚有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于是,大队领导班子决定:办自来水厂,全部由大队投资,不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

据《川沙县志》和《合庆镇志》记,村办水厂,跃丰在合庆境内独占鳌头,而且在当时川沙县境内属于较早的一批。

跃丰水塔高30余米,圆柱底直径约5米,主要用红砖砌成,共六层。一层开大门,内有过滤器,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二至五层开钢窗,内有两根粗大的金属管,北边一根推水向上,南边一根流水向下。六层是蓄水池,圆筒形,直径大于下几层,宛若戴了一顶帽子。水池周边装有护卫栏杆,北边装有避雷针。水塔东北侧沈沙港支港畔,建造泵房,房子内设有抽水泵,水泵的吸水管伸入河中。塔身内安装螺旋形扶梯,泵房内有人昼夜值班。

水塔运用了大气压连通器原理和液体压强原理,在相同的气压状态下,如果水管底部是连通的,那么两个管口的水平面就会保持一样的高度。用户的水龙头低于水塔蓄水池的高度,所以水产生了压力,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哗流淌。

跃丰水塔独特的魅力在于不凿深井,而是从碧波荡漾的沈沙港取水。沈沙港是一条著名的古河道,西接黄浦江,东通大海,活水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既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还避免了因大量使用井水而造成地面沉降。

当跃丰人有一拧就淌的自来水时,附近的农民依旧一手拿绳子,一手拎吊桶,低头弯腰,吃力地打井水。因此,大家对跃丰人羡慕不已。姑娘找对象,优先考虑的是跃丰人。跃丰的姑娘出嫁到他村,户口也不愿迁走。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沈沙港畔水塔昂,嫁女要嫁跃丰郎。只为结缘自来水,宅村变成养人场。”

跃丰人以拥有雄伟的水塔而自豪。但是,潮起潮落,星转斗移。水塔的不足和缺陷逐渐暴露:造价高、保养难、制水少、出水压力无法控制,因而效率低,难以推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于是,无塔式供水系统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浦东新区普及无塔式供水系统,跃丰水塔停止提供生活用水,改为提供工业用水,直到跃丰水塔光荣退役,泵房拆除。

跃丰人民对自己的水塔怀着深厚的感情,像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一样不忘水塔供水之恩,像尊重老人一样尊重历史建筑。如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使命而退役的水塔周边已经建设了绿化小景,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怀旧地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