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近照
继去年因“豫园彩灯‘赢麻了’”的词条被送上微博热搜之后,今年,豫园灯会又一次火爆“出圈”。1月28日晚6时,豫园内游玩赏灯的瞬时游客量突破两万人,创下自1月21日亮灯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法国巴黎,第一次“出海”的豫园灯会也在当地大受欢迎,以至于不得不启动限流措施。每当看到中外游客被美轮美奂的灯组所震撼,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去探索彩灯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时,身为2023、2024年豫园灯会总策划的豫园股份首席文化官陈佳便会觉得格外欣慰。从河南卫视的导演,到豫园股份的文化官,陈佳在完成职业转型的同时,也对东方生活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及灯会主办方提供)
◆记者 颜静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
天色渐暗,千灯启明,上海豫园迎来了一天中最奇幻的时刻:从黄金广场开始,沿着凝晖路、中心广场、九曲桥、豫园老街,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龙族们与百余种海洋动植物形象在璀璨的灯火之海中翩然而至,带领市民游客在浓浓年味中揭开中华龙族与星辰大海的神秘面纱,体验一场极致的东方生活美学文化盛会。
豫园股份首席文化宫陈佳介绍说,今年的豫园灯会围绕“神奇龙族世界共舞”的主题,续写去年“山海奇豫记”的篇章,开启“海经篇”的讲述。“有副对联叫‘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这里的‘海’既是龙族之海,也是上海之‘海’,是点亮心田的璀璨灯海,也是鲲鹏万里的星辰大海,更是人类命运与共的人生海海,所以今年的豫园灯会是从山经到海经、从陆地到海洋、从神话到神奇,从中国到世界的一种转变。”陈佳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所以在策划时,她就着力在如何强化豫园灯会的文化IP属性,让豫园灯会在走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触动心弦、点亮心海上做文章。“比如,我们对中国各流派的传统非遗花灯进行了科技化升级改造和时尚化情景展现,将传统文化与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形式相结合,增加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我们还与支付宝合作,开启史上首个数字人点灯仪式,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增加仪式感。”
中国彩灯实在太美了
60架大型灯组、2000余盏各色华灯,2023年12月15日,“法国豫园灯会”正式亮相埃菲尔铁塔附近的城市公园“巴黎风情园”。龙马、白鹿、应龙、鲲、文鳐……来自《山海经》里的一众神兽幻化成曼妙灯彩,与上海豫园的标志性建筑九曲桥和湖心亭组成的“九曲胜景”灯组相映成辉。充满奇幻色彩的中式浪漫氛围引得当地游客啧啧称奇,争相拍照打卡。“很多当地人说,以前只知道中国有熊猫、有龙,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多美妙的神话形象。我们带过去几百只灯会吉祥物玩偶,已经销售一空,现在正加紧空运第二批去法国。”陈佳说,很多法国人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他们惊叹:中国彩灯实在太美了!
事实上,这是至今已有29届的豫园灯会首次在海外举办,在“法国豫园灯会”之前,当地人对亚洲彩灯的了解甚少,认为“彩灯不过是挂在树上的灯笼”。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法国园方最初只是将豫园灯会作为一次普通的商业合作项目,设计方案受合作条件限制也调整了一次又一次。就拿开幕当晚的亮灯仪式场地来说,此前团队与法国园方沟通了近一个月也无法达成共识。陈佳带着彩灯工匠到达巴黎后,再次与巴黎风情园方面沟通,试图让对方同意将亮灯仪式安排在灯组入口处而非中心区。“我向园长讲述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鱼跃龙门化成龙’的故事,告诉他每个人都是一条普通的鱼,需要经历这样那样的磨砺才会成长,最终成为那条龙,就像你们熟知的蝙蝠侠、闪电侠,都曾经是普通人……”片刻之后,法国园长点点头,说:“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方案。”
让陈佳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为团队开车的华人司机激动地告诉她:在巴黎生活了将近20年,第一次看到来自家乡的彩灯,豫园灯会在巴黎举办,特别给中国人“长脸”,“说着说着,他眼眶就红了。”
为了心中理想而追梦
在陈佳看来,无论是去年“山海奇豫记”呈现的神话世界,还是今年“海经篇”的神奇龙族,抑或法国巴黎风情园的首次“出海”,都是用灯会这一载体,为人们带来灯火可亲的情感抚慰,而其本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和对东方生活美学的生动诠释。
在来到上海之前,陈佳是河南卫视的一名导演,曾执导过现象级节目“2021端午奇妙游”“2022年清明奇妙游”等国风综艺,一手缔造爆款“出圈”的节目《洛神水赋》。“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是故乡馈赠给陈佳的厚礼。
“开封是我的故乡。我一直觉得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古都是特别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在我成长过程中,我总能感受到身旁的开封人,尤其是那些老人身上有一股子撑着不散的劲儿。他们总是带着中国传统艺术气质,哪怕是一个普通人,拿起笔就能写篆体、瘦金体,国画也画得特别好。后来我慢慢理解了,那些比我父辈还要年长的老人,是在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守着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小时候,记得我的姥姥总会给我讲故事,后来我才知道,她讲的都是《山海经》。小时候爸爸让我背唐诗宋词,古诗融入了我的生活、习惯和记忆。10岁那年,爸妈带我去岳阳楼,站在岳阳楼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浮现脑海,我现在还能记得当年那种悸动的感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陈佳的影响是很自然的,“有的时候会觉得,不管是接受来自它的关照,还是走进她的自觉,都是我回避不开的宿命,现在来看这更是一种注定的幸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陈佳对中式美学的理解和运用尤为纯熟。而近年来,大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尤其是年轻人对国风文化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她,也让她萌生出到更广阔的舞台发展的念头。2022年6月,陈佳“以梦为马”,辞职来到上海,入职豫园股份,开始她人生中第一次跨行、跨界、跨地域的挑战。从一名电视节目导演,到豫园股份的文化官,对于陈佳而言,“始终不变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一直认为,决定灯会高度的不是形式而是立意,我们创作者应有文化自觉和开放态度,理解传统文化内核,吸收时尚的表达方式,善于学习,敢于创新,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陈佳说,每当看到有家长一手拿着手机上找到的资料,一手牵着孩子,在一座座灯组前讲述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时,她就感到无比欣慰。“我觉得我要做一个继承者、建设者和发扬者,从中国到世界,东方生活美学不仅是一时之美,更是一世之美。我也会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养分,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并爱上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