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黄浦区丽园路上的打浦桥街道多层住宅电梯加装指导办公室里,一早就热闹了起来。这天,北蒙三小区的加梯“困难楼”——21号楼加装电梯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居民代表徐绣纬捧着红色的签约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1号楼签约的“一小步”,其实是打浦桥街道加梯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后迈出的“一大步”。近两年来,打浦桥街道通过党建引领、突破创新、居民自治等举措,在全市首创内天井楼加梯、探索防空洞上居民楼加梯、双开门加梯等,让更多百姓圆了“一键直达”的“加梯梦”。截至目前,街道加梯已累计签约57台、完工26台、建设中7台、正在报建13台。
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
“签约后,啥辰光正式施工?”
8月10日上午,签完约的徐绣纬刚回到21号楼里,就被等候在楼道里的居民们围住了,大家的话里话外满是急迫和期待。
“对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爬7楼,真是苦煞,前阵子,我刚做好胆囊手术回家,看到这个楼梯,就两字形容——‘绝望’。最后实在没办法,我老公背我上去了。”周阿姨说,平日里,老俩口都“精打细算”好,一天最多下楼一趟,能不下楼就不下了。
看着小区里其他楼栋加装好了,包括周阿姨在内的21号居民们也分外“眼馋”,但实际情况却给他们泼了一把“冷水”。“这个小区20、21号比较特殊,两栋楼不仅是回字形内天井,其地下还有一个大型的防空洞。”街道房管办副主任王世超告诉记者,按照一般惯例,这样的楼型往往被认定为不适合加梯。
居民的“加梯梦”迫切,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打浦桥街道会同区房管局、规划局、民防办等数十次现场查看测量,并邀请市安监所、电梯设计、房屋检测等专家组前来“会诊”,最后决定在地面加高20公分混凝土,加固后再向下挖基坑至防空洞上方,这样既确保了防空洞功能正常,也打好了加梯地基。目前,这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防空洞上加梯方案已通过论证,正在报建审批过程中。
事实上,在北蒙三小区,像这样棘手的“加梯难题”还真不少。比如,41号楼外部为居民家的窗户,内部为天井,这样的楼型在外围没有加梯空间。经过街道、区房管局、加梯公司等的共同努力,在全市首创内天井楼加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多项目叠加居民得利
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加装电梯如何画好居民“同心圆”,寻求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让居民们都受益,是关键。
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加梯中助推者、宣传者、传递者的作用,在所有符合条件加梯的楼组中成立党的工作小组,认真反复听取反对居民的心声,带头进行协商协调。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讨论方案、预算、保修等各项瓶颈难点问题,寻求各方的最大公约数,画好加梯“同心圆”。
同时,街道把加装电梯工作也有机结合到小区美丽家园、美丽楼道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提前预留加梯空间,对道路、绿化和车位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布局,以此提高居民对加装电梯和老旧小区改造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打浦桥街道将继续千方百计为居民解决困难,推进加装电梯工作,以规模化加梯为抓手,提升社区品质,让居民们的获得感更强。 转载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