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闵行区莘庄镇的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是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上海代表团中唯一一位基层社区工作者。作为“最小的书记”走出社区走进人民大会堂,她既紧张又激动,更满怀期待。“我来自基层一线,能够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闵行、上海基层一线的同志们。”现场多次响起的掌声令张军萍激动不已,这样的场面令她终生难忘。
“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张军萍用“三个倍”形容自己的心情。做了10年的“小巷总理”,她对报告中“注重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部分内容深有感触。
“结合社区治理,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主动搭建各类平台,集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志愿者,针对在社区中梳理出的问题和需求,让大家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近年来,康城探索建立“莘智汇”社区公共空间,通过打造居民建议征集平台、居民参与公共议事厅,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定期听取居民诉求。“这次大会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提振了我们的精气神。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未来这个社区公共空间将往更聚人心上发展,汇集民智,创造高品质美好生活。”
“社区无小事,把每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这是张军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在这次采访过程中,她提到最多的是,社区事也是大家的事,每一位居民都是社区治理、美好生活的“合伙人”。
“我认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居民成为美好社区的‘合伙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生活,这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她把上海最大的开放式社区康城从“大乱”到“大治”的社区治理经验带到了会场。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张军萍经历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和新时代这十年的基层社区发展的变化。十年来,她从未离开过康城,以党建引领带动基层有生力量,促使这个特大型小区从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盗窃案件高发的社区治理洼地,转变成治安良好、邻里守望相助的和谐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这让张军萍对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了更多思考:要凝聚一批有想法、有活力的年轻人加入,真正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现在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老百姓的民意,让大家参与进来。”
其实这也更加考验基层工作者的能力。张军萍脱口而出市委在上海市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每一位基层干部面对群众要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引领能力、专业能力、协商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带着居民干,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工作者牢记党的嘱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健全机制,脚踏实地,让自治充满活力,把居民的‘金点子’变成发展‘金钥匙’,不负居民期盼,朝着‘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砥砺前行。”
当走出会场,张军萍坦言,身上的担子、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要把大会的精神带到岗位上去,细化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举措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继续书写社区工作的初心使命。”转载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