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置的门球场到周边居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徐汇区凌云街道虹梅南路96弄“口袋公园”的华丽变身离不开社区规划师的主导和居民们的共同参与。
日前,凌云街道在417街区水岸邻里汇举行了以“齐聚三师合力共创美好社区”为主题的第二期“社区三师”工作坊启动仪式,同时对第一期“社区三师”的建设成果进行展示。
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品质生活
早在去年10月,为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凌云街道搭建了“凌云治”社区三师工作坊。“社区三师”指的是社区规划师、社区协商师和生活指导师。“凌云治”社区三师工作坊作为凌云街道探索社区基层治理的自治项目,旨在通过挖掘社区能人、达人资源,让更多有专业技能的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一年来,凌云街道围绕社区邻里协调类、品质生活类、空间营造类等社区微治理项目,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让生活在这片街区的居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暖心。
在助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过程中,街道充分挖掘社区内的能人才干,将他们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志愿者骨干,通过自治的力量,一处处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应运而生。
虹梅南路96弄“口袋公园”原本是一处门球场,因为适用群体有限,使用率并不高。为此,街道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将门球场改建为“口袋公园”。在改建的过程中,街道首次引入“社区三师”工作坊团队,通过赋能社区规划师,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社区青少年、儿童参与社区微空间改造,着力打造全龄参与的凌云“口袋公园”。
同时,社区群众也全过程参与此次改造,包括前期的设计规划到建成后的管理。负责人表示,“口袋公园”最初的设想是敞开式的,由于附近居民提出,太早或者太晚开放影响休息,后来就加了铁门规定了开放时间,并制定了管理公约,这也是通过三师工作坊牵头,居民代表提意见形成的公约。
活动现场,街道办事处对10位一期“凌云治”社区三师工作坊优秀代表进行了表彰。“凌云治”社区三师工作坊不仅创新了社区治理创新路径,也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可能。
多方力量齐参与
凝心聚力启未来
回顾过去一年累累丰收硕果,在“凌云治”社区三师工作坊第二期,凌云街道将继续以417街区“三师”微项目为载体展开工作,同时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协商、社区议事、社区微空间改造等。
第二期“凌云治”社区三师工作坊微项目将包括“美好社区·先锋行动——社区三师益起来”公益市集活动、“‘社、校、企’协同打造‘团结一路’幸福带”项目、“梅苑二非机动车棚空间打造”项目、“金塘社区‘宠物步道’”等项目。
2023年凌云街道计划以上述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凌云治”工作坊平台功能。通过赋能生活指导师,深挖片区能人、达人,引导各类主体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协商、社区议事、社区微空间改造等项目中来,打造一批优秀“三师”项目,树立一批“三师”治理典型人物。
未来,凌云街道将着力推进“社区三师”工作坊平台建设,为社区聚资源、汇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百米”,让居民实现基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乐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凌云街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