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大力弘扬绿色生活风尚,盈浦街道抓好关键环节、补齐工作短板,凝聚各方合力,在模式创新、举措创新、优化流程上下功夫,将昔日“痛点”变“亮点”,以行动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全力做好垃圾分类这件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分类管理 打好“组合拳”
盈浦街道地处青浦主城区,拥有2300余家沿街商铺,街道创新引入沿街商铺“红黄绿”三色标识牌分类管理措施,成立了由综合行政执法队、城运中心、综合整治办组成的三支“扫街组”,对辖区商铺开展全覆盖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沿街商铺合规性予以动态标识,通过红、黄、绿三色标识牌分类管理措施,将一些拒不改正、严重违规者记录在案,形成一套重点对象清单,有效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人防技防 助力“新时尚”
为进一步深化居民垃圾分类理念,街道各社区和物业奇招迭出。盘龙浦社区积极探索“人防技防机制”,所属山湖秀物业公司率先试点安装“电梯AI警戒系统”和“高空抛物监管系统”,自动抓拍居民乱投放等不文明行为。“我们小区物业人员、居委干部会根据抓拍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溯源排查,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盘龙浦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夏玉勤说道。
民乐居民区在垃圾投放点位安装可移动摄像头,以24小时智能监测模式替代人工监督模式,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垃圾分类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投放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效率。民乐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王建平表示,安装摄像头让原本抱有侥幸心理的居民有了顾虑,从而有效减少了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西部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珠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作用,统筹好党员干部、楼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协调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作用,多元共治推进垃圾分类走深走实。
各方推动 融入“新日常”
复兴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熟人效应”优势,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让垃圾分类管理变得更有温情。小区垃圾分拣员王友新在分拣垃圾时捡到居民的钱包,第一时间上报居委会并成功找到失主。失主周女士十分感激,坚定地表示会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像王友新一样的分拣员、志愿者用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感化了许多居民身体力行加入到垃圾分类、美化家园的行列中,小区的整体环境面貌得以改善。
浩泽社区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不文明曝光台”专栏,每日发布不文明现象;在楼道宣传栏曝光不文明行为,形成“线上+线下”双曝光制度,引起居民共鸣。浩泽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庄军表示,通过每日曝光社区不文明行为,既让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监督、引以为戒,又提高了大家讲文明、守秩序的意识。
双桥、万寿、赵屯浦、崧子浦、庆华等社区不断加强“家社校联动”,积极开展“绿色家庭”评选、“大手牵小手”“环保袋DIY”“可回收物回收”“变废为宝”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让居民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化的意义。盈浦街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