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自古就是畅通人流、物流的“黄金水道”。
湖州南浔,受灿烂的运河文化滋养,是典型的运河名城,不但孕育了大运河(南浔段)和桑基鱼塘系统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沿河南浔、练市、双林、菱湖、荻港、善琏六大古镇也应“运”而生。南浔古镇更是成为全国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古镇。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运河古镇名之曰“古”,实则不“古”,一直处在持续的嬗变之中,焕发着新生机。南浔古镇免费开放景区大门票,在众多江南古镇中“破圈”,去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1235万人,刷新中国古镇旅游新纪录;练溪桥下,练市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女神街区),利用原练市粮站和茧站等,构建以谷物、桑蚕文化为核心的新业态,入选全省100个首批重点培育文旅集市;双林古镇活化利用绫绢、戏曲等文化,蔡宅、周文清艺术馆等项目相继落地,村里办起音乐节,亲子营地、稻虾基地、儿童博物馆岛研学基地等,备受长三角亲子游爱好者追捧……
时代变迁,运河的流水已不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水利万物”的大运河依然在新时代开启新的航程,渐渐成为南浔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南浔在古镇的序列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核心能力,但如何挖掘新爆点,如何让大运河古镇集群应“运”而更兴?南浔不断探索着自己的路径。
“我们启动实施大运河古镇集群复兴工程,打造活态的文化、活着的古镇,以南浔古镇为龙头,联动沿河其它五个古镇,计划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将南浔大运河古镇集群打造成中国大运河复兴标志性工程。”南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六大古镇将进一步汇聚文化动力、迭代文旅业态、打造标志性成果,同步辐射区内千金、石淙、旧馆三个特色镇街,引领长三角亲子乐园迭代升级。未来的古镇集群,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天天有场景”。
聚则一把火,散则满天星。南浔大运河古镇集群,既要“组团”出圈,也要各美其美。南浔古镇展现繁花永绽之美,迭代文化赋能、IP赋能、业态赋能、活动赋能、精细化管理赋能,持续火爆出圈;双林古镇展现同心同舟之美,发掘双林籍民主党派名人资源,布局“统战博物馆集群”,打造中国“同心小镇”;菱湖古镇展现古城复兴之美,打造旧时光生活体验主题街区,擦亮“千年古城、中国渔都”品牌;练市古镇展现国风时尚之美,布局美妆、服饰等国潮业态为主的“Lian上女神街区”,打造运河边的“利市小镇”;善琏古镇展现笔墨江南之美,依托“艺术+”延伸湖笔产业链,打造长三角乡村文化聚落;荻港古村展现农耕文明之美,主攻农业自然研学赛道,打造世界农业遗产地上的“非遗小镇”……
对此,湖州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南浔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柳表示,南浔大运河古镇集群的优势,在于其个体优势上已然形成了集群优势,各古镇兼具特色,而又能优势互补。如能创新利用好南浔深厚的人文底蕴,用雅的艺术创作、生活方式、行为举止、精神追求、社会环境等建设好大雅南浔,将为古镇集群复兴工程有力赋能。
大运河悠悠荡荡流淌着,很快已经传来了好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日前来到南浔,将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落地六大古镇之一——荻港古镇,打造非遗活化的示范性工程,通过“非遗+文旅”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位游客获得前所未有的古镇非遗之旅新感受。
今年,恰逢南浔迈入“高铁时代”的开局之年,风笛鸣响,将为南浔带来更丰富的选择与资源。水晶晶的“诗和远方”已在眼前,南浔大运河古镇集群将如何驭风而上,使之“活起来”且“火起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