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1日 星期日
走进大凉山深处  陪伴孩子欢度“六一” 在可持续艺术市集感受低碳生活的魅力 打造人工智能与金融领域融合创新高地 雕梁画栋系乡愁  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05版:八面来风 2024-06-05

雕梁画栋系乡愁 此心安处是吾乡

“杭黄廊道”大型媒体采风系列报道之二 孙新尖/范献丰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式风景”绘画大展上,画家吴冠中寥寥数笔勾勒出的风景,总让人感觉似曾相识:黑色线条勾勒出的折线,框住大片留白,灰色浅影中点点色彩摇曳生姿。

随此次采风团来到黄山脚下的宏村,忽然看懂了大师的走笔挥毫,也明白了这里为何被称为“画里乡村”。行过南湖,白墙黑瓦的建筑倒影在湖中,微风一吹便碎成五彩缤纷的浮光。细长的石板路穿湖而过,站在隆起的小桥上回望,层叠的徽派建筑分明是水墨的落笔。宏村始建于南宋,现存138幢明清古建筑星罗棋布,背山抱水的格局让这一村落时而云蒸霞蔚,时而泼墨写意,似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细看这些建筑,自有持重庄严之势。走进宏村的承志堂,根根斑驳大梁依然结实牢靠,交汇处丝丝入扣的装饰,依稀可辨当年的精美细致。整个建筑共有136根柱,撑起7座楼阁,围出9个天井,令人目不暇接。我的目光总被不期然出现的镂空木饰所吸引:门楣正中和两端,雕刻神话和人物故事;一扇扇门上以不同植物为花纹,包裹着家族故事图样;就连一扇小窗,也以山石、花朵和鸟勾勒出纹路,细看小鸟动态竟无一重复。这些花纹既是通风采光之需,也寄托主人的追求向往,更凝聚着古代匠人的创意和技巧——据介绍,全屋木雕由2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雕刻而成。

还有一个地方,是宏村汪氏家族的大祠堂。它是古代乡村金钱与财富的展示、权威与地位的象征;是宗族的精神寄托、灵魂归宿和人性回归;也是家族举行婚丧嫁娶、聚会议事的集合点。

俯瞰宏村,不由对“史上第一女设计师”胡重娘和世代宏村人心生敬意。数百年前整个村落就有了“仿生学”的牛形布局,雷岗山为牛首,村口两株古树为牛角,四座古桥作脚,由村西引入的河水顺人工开凿的水圳九曲十弯,犹如肠,而回环形成的月沼为胃、南湖为肚,不仅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调节气温,也造就独特风景。

宏村中,常有汉服少女揽镜自拍,畅想自己“穿越”的模样。对传统文化的心驰神往已是当下年轻人的时尚,能不能借助当今的科技,让人们重温昔日生活?

千岛湖畔的文渊狮城就是这样的尝试。碧波荡漾的千岛湖底藏着一座古城,2012年电视直播探秘曾引发世人关注。如今的文渊狮城,正是精准排摸水下古城后进行的复原,660多米的街道与水下古城呼应,还将水下古城中的七座牌坊在岸上重现。人们在此体验各项非遗技能,感受传统生活。

古城重现,得益于当代技术,也离不开许多人的努力。1959年,为建造当时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水电站,狮城、贺城两座老城没入湖底。老狮城人余年春一直想守护这份记忆,1996年退休后泡在图书馆、档案馆,抄写整理了160万字,又走访600余位老住户,易稿数十次,这位退休后才自学绘画的老人终于在纸上复原狮城、贺城,被人誉为《淳安上河图》。这些资料不仅成为文渊狮城建设的重要参考,也成为当地档案馆的收藏资料。年近九旬的老人说:“让子孙后代可以了解我们曾经水下古城的‘家’。”

时光荏苒,为何我们总会被那些艺术品、村落与古城感动和启悟?我想,因为其中凝聚着“人”的智慧和精神,恰是我们的乡愁所系,也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记者 范献丰 文 孙新尖 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